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88165. (2022•蓝田县•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史之乱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安史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祸首,更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
材料二:五代十国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中原地区经历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的更迭。而南方诸国则是同时并存。五代王朝,武人当政,藩镇跋扈,因此战乱不断。而偏安一隅的南方诸国,为了能在乱世中立足都采取比较积极务实的保境息民政策,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摘编自《唐末五代北方士人南迁及其对南方士风的影响》
材料三: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之教训,采纳了重臣赵普提出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以加强中央集权。北宋中央从兵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三方面着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中央对地方官僚权力的制约机制,有效防止了地方藩镇官僚乱权现象的发生。
——摘编自《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初探》(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史之乱遭到人民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代十国的政局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中央从“兵权”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并指出宋太祖“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之教训”采取的基本国策?
共享时间:2022-05-18 难度:3
[考点]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
[答案]
(1)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安史之乱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祸首。(2)武人当政,藩镇跋扈,战乱不断,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3)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重文轻武。
[解析]
1)据材料“安史之乱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是发动战争的祸首,“安史之乱”遭到人民强烈反对的原因是:安史之乱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是发动战争的祸首。
2)根据材料“五代王朝,武人当政,因此战乱不断,为了能在乱世中立足都采取比较积极务实的保境息民政策。”可知,藩镇跋扈,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3)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宋太祖“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之教训”采取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政策。
故答案为:
1)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安史之乱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
2)武人当政,藩镇跋扈,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3)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点评]
本题考查了"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   ",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87109. (2024•长安区•七下期中) 探究题:《贞观政要》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是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经验的总结。请以“用人”与“致治”关系为主题,完成下面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唐太宗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举)。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他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
——摘录教材(1)结合材料一,贞观年间为了选拔“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才,唐朝在制度上做了哪些守正创新?
【安史之乱】
材料二:唐玄宗用人失误的标志是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和安禄山。这三个人又各有各的特点,李林甫担任宰相十多年间嫉贤妒能,大搞派系斗争;杨国忠没文化、没能力、没操守;安禄山作人狡诈,有野心。
——陕西师大教授于赓哲(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唐太宗与唐玄宗统治后期在用人上区别,并指出这种区别给唐朝带来的不同后果。
【士人夜宴】
材料三: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出身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建立政权后,往往君臣猜忌。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如图)记载了这一情境。
德优题库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唐末至五代,人才不能很好为国家服务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为了开创盛世局面,国家应该怎样处理好“人”的问题?
共享时间:2024-05-21 难度:4 相似度:1.17
89011. (2017•西北大附中•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五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三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材料四  唐明皇前半辈子会做皇帝,后半辈子不会做。
--毛泽东(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贞观新政”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哪一机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这一举措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唐明皇是谁?结合所学说说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说?
共享时间:2017-05-30 难度:3 相似度:0.66
87373. (2024•高新一中•七下期中)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国古代许多君主深谙其理,展现了高超的治国智慧。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制度创新】
材料一: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君主在制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2分)分析图中所示的制度有何特点。
【民生为本】
材料二:
【以古为镜】唐太宗推行的治国举措多与总结历史经验相联系。他认为,隋炀帝“不恤民事”,对百姓索取无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于是他的统治“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以人为镜】唐太宗认为,隋炀帝“君臣失道,民叛国亡”,因此,他说:“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2)依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智慧,指出这种治国智慧最终带来了哪一统治局面?
【重文轻武】
材料三:
宋太祖时,藩镇处理军务的官员,改用文人……财赋方面,太祖于964年,命诸州所收的赋税,除供给本州的用度外,其余钱帛,均须辇送京师。
吏治方面,太祖严禁诸州首长以私人典掌要职,每州并置通判,以监察州政,而旧有节度使出缺时,更渐以文人代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文字,概括宋太祖在地方推行的措施;依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这一政策对宋朝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订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4-05-27 难度:3 相似度:0.66
30774. (2017•西北大附中•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五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三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材料四  唐明皇前半辈子会做皇帝,后半辈子不会做。
--毛泽东(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贞观新政”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哪一机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这一举措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唐明皇是谁?结合所学说说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说?
共享时间:2017-05-21 难度:3 相似度:0.66
88035. (2022•莲湖区•七下期中) 制度健全、完善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某校七年级学生以“制度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探究活动。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政治制度名称是什么?负责执行的是哪一部门?该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有何特点?
材料二  北宋初年以“分权制衡”为原则,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2)北宋初年大刀阔斧地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以达到“分权制衡”的目的。请分别以相关史实说明。
材料三   如表是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录取进士数(人)
宋太祖 15 188 13
宋太宗 8 1487 186
宋真宗 12 1760 147
宋仁宗 13 4561 351
--摘编自李兵《科举:不只是考试》(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前期科举制的发展,并谈谈这种现象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而采取的政策,并对这一政策进行简要评价。
共享时间:2022-05-27 难度:3 相似度:0.66
87685. (2023•未央区•七下期中) 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参与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旁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忽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加?”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白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大纲领 具体措施
精夺其权 派①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②       牵制知州
制其钱谷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财政由③       收归中央
收养精兵 解除节度使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定期换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问题,宋太祖采取了赵普所开出的“药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二: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跻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摘编自线穆《国史大纲》
(2)列举两条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依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秦《东轩笔录》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请你谈谈该政策的积极影响。
(4)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共享时间:2023-05-29 难度:3 相似度:0.66
28212. (2024•高新一中•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材料二:(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2)依据材料二,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太祖分别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奴隶,重用汉官,劝课农桑,反对毁田放牧。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改革蒙古旧制、“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默,立政安民”……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元史?世祖本纪》(3)依据材料三概括“采用汉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采用汉法”对元朝的统一有何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在治理国家方面你得到哪些启示?
共享时间:2023-05-22 难度:3 相似度:0.66
28103. (2024•高新一中•七下期中)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国古代许多君主深谙其理,展现了高超的治国智慧。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制度创新】
材料一: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君主在制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2分)分析图中所示的制度有何特点。
【民生为本】
材料二:
【以古为镜】唐太宗推行的治国举措多与总结历史经验相联系。他认为,隋炀帝“不恤民事”,对百姓索取无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于是他的统治“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以人为镜】唐太宗认为,隋炀帝“君臣失道,民叛国亡”,因此,他说:“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2)依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智慧,指出这种治国智慧最终带来了哪一统治局面?
【重文轻武】
材料三:
宋太祖时,藩镇处理军务的官员,改用文人……财赋方面,太祖于964年,命诸州所收的赋税,除供给本州的用度外,其余钱帛,均须辇送京师。
吏治方面,太祖严禁诸州首长以私人典掌要职,每州并置通判,以监察州政,而旧有节度使出缺时,更渐以文人代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文字,概括宋太祖在地方推行的措施;依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这一政策对宋朝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订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4-05-24 难度:3 相似度:0.66
28078. (2024•铁一中学•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人物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在政治上完善        (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在他统治时期,唐朝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图B人物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        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1069年,宋神宗任用        进行变法,力图实现富国强兵。
材料二:秦汉至唐时期主要依据山川地形等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称为“山川形便”。而元代一改前代做法,明确以“犬牙相入”为行省划界的主导原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控制。以今汉中地区为例,其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秦岭阻隔,元以前一直被划入秦岭以南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到元朝时,汉中被一分为二,分属陕西、四川两行省。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2)唐朝后期,中央权力衰微,地方逐渐形成了什么局面?依据材料二,指出汉唐到元代划分地方行政区划的原则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5-28 难度:3 相似度:0.66
22695. (2018•师大附中•七下期中) 德优题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宋朝时期建立了一些榷场。请解释榷场的合义。
材料二: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皇帝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决采,把士大夫群体作为唯一可信精依托的对象,固定为“祖宗家法”。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致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李道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宋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材料三:唐朝时期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名流文士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存”。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将姓名封住糊起来,称为“糊名法”。
一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3)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等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材料四: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英宗时外贸收入年63 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4)请写出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机构的名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五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携带)…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社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公私物一,流通元阻,故蜀人便之。--《宋朝事实》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时期这种货币最早在四川流通的原因及其影响。
共享时间:2018-06-19 难度:5 相似度:0.66
87723. (2023•莲湖区•七下期中)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制度创新”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人物 措施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创立①       ,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②       制度
(1)依据所学知识,完善材料一的表格。并说明科举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唐朝……看到的却是分散决策权力的好处,这样做……从制度上确保国家决策的民主与科学,确保通过正确的决策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第二大优点在于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宰相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领导班子,由此构成宰相共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政权结构。
(2)材料二所指的是什么制度?试述该制度的作用。
材料三: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一一摘编自[宋]汪沫《神童诗》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宋太祖是如何“把相权拿归自己”的。材料四中宋朝的治国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5-30 难度:4 相似度:0.58
88343. (2021•莲湖区•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材料二: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的故事被称为什么?宋太祖在强化军权的过程中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这些措施。
(2)历史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在材料二图A中的澶州,宋辽之间签订的盟约有什么影响?材料二图B中的南宋政权是由谁建立的?据图B中的郾城指出,是谁率领军队北伐取得郾城大捷?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积贫积弱现象出现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1-05-13 难度:4 相似度:0.58
22492. (2020•师大附中•七下一月)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兴衰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赎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我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上》(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并找出材料一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图
时间 人口数
649年 1900万人
726年 4141万人
741 4532
(2)材料“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材料三:贞观初,唐太宗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又谓诗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材料四: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酒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5)隋唐的兴亡更替,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共享时间:2020-05-15 难度:4 相似度:0.58
22694. (2018•师大附中•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
德优题库
                                   图一
(1)该运河最北的地方位于今天的哪里?一位商人从余杭出发,首先经过大运河的哪一段?对于大运河的开通,有人认为“千里长河一且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也有人认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如何看待大运河的开通?
材料二:如图二。
德优题库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写出图中生产工具的名称,指出该工具对于农业的作用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致,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一唐太宗
(3)“夷狄”指什么?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四:寂寞天宝后,日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一杜甫《无家别》
(4)“天宝“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天宝年间长达八年的战乱给唐王朝给人民带来怎样的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一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18-06-19 难度:4 相似度:0.58
87520. (2023•长安区•七下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如图)。
德优题库?
在地方上,派文官担任如州,又在各州设通判。《宋史》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载决,与守臣(如州)通签书施行。”
——摘编自教材材料二:今世(朝廷)用人,大率(大部分)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北宋)蔡襄《国论要目》材料三:宋太宗继位后,向辽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澶州城下,威胁北宋都城开封,北宋朝廷欲迁都南逃。在寇准的劝阻下,宋真宗勉强到达澶州督战,结果,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宋辽双方议和,史称“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为:宋每年送给辽岁币10万两,绢20万匹。澶渊之盟使宋辽之间出现了百余年和平局面。
——摘编自《宋史?寇准传》(1)结合材料一,说说北宋在地方设通判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指出宋朝长期坚持的政策是什么?
(3)澶渊之盟后,当时京城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结合材料三,说一说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什么愿望?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价北宋初年政治改革的得失。
共享时间:2023-05-21 难度:4 相似度:0.58

gqo@dyw.com

2022-05-18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7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