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 |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斗士经过英勇的战斗,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仅仅只存在了几个月,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最终宣布恢复帝制。在这样的情形下,民国并没有民主可言。 ——摘编自方敏《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
![]() |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随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
![]() |
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 多万亩 |
陆军 | 1914-1919年 | 增加92万多人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 |
辛亥革命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成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成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且在制度与宪法方面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摘编自郭姝娅《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及民族观的影响》 |
![]() |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 图A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
![]() 图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德先生”“赛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方面的数据统计表 | ||||
对日战斗 | 歼灭日军 | 出国作战人数 | 军民伤亡 | 财产损失 |
近20万次 | 150余万人 | 30余万人 | 约3500万人 | 5600多亿元 |
![]() |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形态,而代之以“共和国家”的形态……否定了历代相沿的专制体制,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摘编自岳世平《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贡献》 |
国内生产总值 | 由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 |
对外贸易 |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
lx@dyw.com
2022-11-11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