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1)原因: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准备: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因:从制定过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从内容来看: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3)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挫折: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成就: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4)背景: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党的建社和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把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协商结合起来”、“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创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是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的准备有,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从制定过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从内容来看,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56 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挫折是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成就有,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是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党的建社和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故答案为:
(1)原因: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准备: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因:从制定过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从内容来看: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3)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挫折: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成就: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4)背景: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党的建社和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点评]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