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30855. (2015•七十中•八下期中) 民主推动法制的完善,法制为实现民族保驾护航。请回顾中国特色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德优题库
材料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材料三: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材料四: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又修正了宪法的一些条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还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了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材料五:2004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四,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姜屯村村民做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他们成功罢免了姜屯村村委会的整套班子,就在姜屯村村委会的露天大院,姜屯村村民罢免了村委会主任丁连城、副主任王德仓,另加王桂荣、李茹玲、丁峰等3名村委会委员。
(1)材料一中,图一文献有何地位?图二的文献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行使民族权利的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的场景发生在什么时期?说明这一时期的民主法制状况如何?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对宪法条文进行修正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法是什么?
(5)从材料三到材料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共享时间:2015-05-25 难度:5
[考点]
新中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开放性问题,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依据所学内容,结合图片内容“共同纲领”可知,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据“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可知,我国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行使民族权利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据材料二“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他拿着宪法悲愤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后来,他含冤去世.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可知,材料二中情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说明了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4)据“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又修正了宪法的一些条文”可知,我国对宪法条文进行修正的原因是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依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5)开放性试题,可从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1)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达意即可).
4)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公民可以直接行使自己民主权利;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开放性问题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9189. (2014•陕西省•真题) 中国现代化(又称近代化)探索的经历坎坷、过程曲折,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某校九年级五班同学以“中国现代化”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曲折的探索】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1)材料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33年《申报月刊》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释,当时各种现代化思想相互碰撞,其中以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原因以及表达对其向往的较为醒目。
(2)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角度说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热谈”话题。
【走民主道路】
    材料三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3)材料中“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建国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迈向现代化】
    材料四  见图一、图二。

(4)图一A铁路名称是什么?图二B企业属于哪种性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和图二重工业在地域分布上不同的原因。
    材料五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思想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原因。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从百年来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得出的主要结论。
共享时间:2014-07-07 难度:5 相似度:0.81
28980. (2016•师大附中•四模)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主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弱国无强民】
材料一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严复《辟寒》(1895年)
【路在何方】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初显成就】
材料三“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势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二十世纪中国法治文明的演进》
【累累硕果】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在法制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这对于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依据材料一,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改变这种状况,维新派提出了哪些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况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治”我国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百年来中国民主法治发展历程中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6-04-28 难度:5 相似度:0.69
19180. (2013•陕西省•真题) 某校九年级13班同学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辉煌与领先】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地鲜明,以致在文明史上立刻引起一些最有意思的问题。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
﹣﹣韦尔斯《世界史纲》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其中。
﹣﹣顾立雅《孔子中国之道》
(1)列举古代中国“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的表现,并指出罗伯斯庇尔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图。
【屈辱与反思】
    材料二  1858年4月、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没有开花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绘画(如图所示).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2)分析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并说明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使中国怎样“崩溃”的?
    材料三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为何)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了民族的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出的主张。
【革命与独立】
    材料四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4)依据材料四,说明“第一步(阶段)”的革命性质,并指出该阶段革命胜利的标志。
【发展与复兴】
    材料五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
(5)“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指什么?分析“中国模式”的成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你认为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共享时间:2013-12-02 难度:5 相似度:0.69
28016. (2024•铁一中学•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次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部宪法确定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在政治和思想两方面有怎样的转移?这次会议在新中国发展道路上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议。
共享时间:2024-05-24 难度:2 相似度:0.64
27953. (2024•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2024年3月4日和5日,“两会”开幕。“两会”是践行民主法治的重要场所,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法治的探索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据材料一,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2)材料二中的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中国民主法治探索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5-21 难度:2 相似度:0.64
21958. (2017•高新一中•期中) 建立民主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民主】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实质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制度民主】
材料二:“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联邦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华盛顿(2)材料二中美国“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是什么?它设计的哪些制度能确保“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
【程序民主】
材料三: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美国梦”今天所以风光不再,主因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制了政治和社会力量。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应该吃药了》(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对民主制度你有怎样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7-11-29 难度:5 相似度:0.47
22962. (2019•西工大附中•七上一月) 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
德优题库
(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
(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
(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共享时间:2019-09-29 难度:3 相似度:0.47
19199. (2015•陕西省•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朝代
内容
          项目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 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经过的A处是     (地名).出使西域,并为开通这条道路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唐朝时,政府在这条商路上设置     (机构),为道路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我选做: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条件。
共享时间:2015-07-16 难度:4 相似度:0.47
23134. (2016•师大附中•九上一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1)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落后,却成功的进行了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是       ;改革措施中促使秦国社会转型,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一项内容是       ;此次改革所处的时代特征是       
(2)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除了迁都,孝文帝的改革还有哪些内容?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共享时间:2016-11-08 难度:4 相似度:0.47
30072. (2018•远东一中•九上一月) 材料一: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材料二:《全球化浪潮》一书中指出:“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格局的世界连成一贯的相互联系的统一市场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他们”代表哪个阶级?由此掀起了历史上的哪次运动?这次运动体现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其作品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意大利代表人物是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使分散格局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一、二所指的两件事为当时的社会变革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共享时间:2018-10-24 难度:3 相似度:0.47
19171. (2012•陕西省•真题)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向海洋进军”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文明差异】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出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的原因。
【两种选择】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此后,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1是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分布图。
(2)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对两国各自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读《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图,指出A、B分别是《马关条约》开放的哪两个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晚晴海防】
    材料三  图2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4)透过材料三,你获得了那些重要历史信息?
【进军海洋】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仙子阿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放佛深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因素。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共享时间:2013-11-28 难度:5 相似度:0.47
29582. (2021•行知中学•一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材料二
德优题库
材料三
德优题库
请回答:
(1)材料三中的斜线、方格部分分别表示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是什么?它们形成后对世界形势有什么影响?
(2)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分析,谈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的漫画表明两大集团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哪两国的矛盾?
(4)读图和回答以上问题后,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1-02-28 难度:3 相似度:0.47
18738. (2018•宁化县第五中学•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民族主义的经济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8-06-21 难度:4 相似度:0.47
21957. (2017•高新一中•期中) 殖民活动对近代世界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德优题库
(1)图一和图二说明英国在海外殖民活动中采取哪些方式?这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看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到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民族力量”。日本领导人的这一结论给亚洲人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据此有人认为强国必霸、强国必然走上掠夺的老路;也有人认为和平崛起才是强国的正道。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及其理由。
共享时间:2017-11-29 难度:4 相似度:0.47
21956. (2017•高新一中•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片中事物的动力装置依次是              。选取任一图片说明其涉及的科技革命对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德优题库
材料三: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取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经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王荣堂、姜德昌主编《世界近代史》(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探究,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共享时间:2017-11-29 难度:4 相似度:0.39

dnp@dyw.com

2015-05-25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31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