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30278. (2023•西安九十九中•期末)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说出张謇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为红火?原因有哪些?状元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
材料二:创办大生纱厂,对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摘自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以张謇创业为中心的考察》(2)导致近代民族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影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说说从总体上看,近代生活变化的特征。
共享时间:2024-03-13 难度:3
[考点]
张謇兴办实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答案]
(1)时期:一战期间;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主张:实业救国。(2)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变化: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的革新。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发展最为红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带动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
2)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故致近代民族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结合所学可知,影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根据材料“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现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的革新等;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故答案为:
1)时期:一战期间;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主张:实业救国。
2)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变化: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的革新。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张謇兴办实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28858. (2023•高新一中•八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开创去往西洋之先路。直(直隶)、晋(山西)、豫(河南)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运输赈灾粮饷,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对时事大局大有裨益。”
——摘编自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1)材料一中清政府批准创立的“招商局”指的是        。依据材料一,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原因。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请你说明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车厢内男女混坐,“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开始被打破。随着铁路的延伸、古代“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逐渐摆脱处于封闭、与世隔绝的状态,利用铁路运输的迅捷、便利,或外出经商,或外出探访亲友等。人们的时间观念有所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摘编自陆军《铁路对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铁路兴起带来的影响。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2-26 难度:3 相似度:1.34
108597. (2022•长安区•八上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踌躇满志的新科状元张謇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力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如图),带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德优题库
——摘编自《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材料二:为了为开平煤矿运送煤炭,1881年,中国人修筑了第一条属于自己的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清政府官员怕火车惊动附近的清朝皇帝陵墓,只能用马拉火车。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统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如图),这条干线具有“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特点,为中国工程赢得了荣誉。
德优题库
——摘编自教材材料三: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特点是袍身宽大、线条平直,下长至足。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重大变化。中山装(如图)造型的含义: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寓以文治国;五粒扣子代表五权分立理念;袖口三粒扣子代表三民主义。
德优题库
——摘编自教材(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考中状元,不做官而返乡办大生纱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铁路事业发展对中国社会生活、观念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分析旗袍、中山装在20世纪20年代很快流行于全国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新变化的表现。
共享时间:2022-02-13 难度:3 相似度:1.34
109118. (2022•高陵区•八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自强运动)这标语概括1860至1870年代中国大效西方,其名称已表现着防御性的动机……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这有限目标始终无法获得,原因不能解释。
德优题库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德优题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强运动”的主要目的。简析“这有限的目标始终无法获得”的根本原因。指出图1中运动的最终结局及这场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得益于哪些因素?指出图3中这些企业的分布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对于振兴民族经济有哪些有益启示?
共享时间:2022-02-12 难度:3 相似度:1.34
101825. (2025•西安市阎良区第一中学•八模) 工业化是国家强盛的重要途径。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 活动,请你参与。
【近代经济 艰难起步】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图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由于早期工业化以抵御外辱为最初动机,兴办军事工业以增强军事力量便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政府从1865年开始大规模创办军事工业,到1890年共开办军事工业21家。 ……中国的工业化不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工场手  工业发展而来,而是通过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产业和经济制度逐渐展开的,洋务运动中产生的新式工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引进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乃至资金和组合方式而开办的。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
(1)图A企业是在洋务派的哪一口号下开办的?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民族工业畸形发展】
材料二:
德优题库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颁布了振兴实业的政令,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清政府时期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无力扩大对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 些因素使民族工业在民国初年获得了明显发展。
——摘编自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2)为什么毛泽东说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图C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艰辛探索曲折前进】
材料三
德优题库         图D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 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是(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改革使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构成了加快改革步伐的体制基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
——摘编自余习广、李良栋《大潮新起:邓小平南巡前前后后》
(3)图D所示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国实行了哪一创新性政策?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得益于哪一次会议上的历史性决策?并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是(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的含义。
【巨龙腾飞  屹立东方】
材料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4)中国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4-06-16 难度:5 相似度:0.96
31088. (2024•铁一中学•四模) 服装是时代的外衣,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变迁。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近代以来中国服装的变迁》为题目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百年芳华奇花初胎】
材料一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社会各界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min,稍微合拢)裆裤为主。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中国服装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摘自【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A中影响我国20世纪50年代穿衣风格的国家及其历史原因。
【西学东渐风云再起】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拜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从图B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以来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       
材料四
ⅰ.作为全国汉服主要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山东曹县依托电商资源优势,聚力打造汉服全产业链条,让汉服产业成为群众增收、人才吸引、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23年,曹县汉服网络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抢占了全国40%的市场份额。
——摘编自2024-03-24央广网ⅱ.依托陕西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纺织服装资源优势,成立西北首个汉服交易中心,旨在凝聚陕西广大服装企业,努力做强做大服装产业链,让它成为周、秦、汉、唐国风服饰交易中心和体验基地。
——摘编自2024-04-09西部网ⅲ.小红书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超一万名社交平台博主在海外穿汉服庆新春,他们把中国传统服饰带到了荷兰、西班牙、马耳他、冰岛等国,点亮了汉服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2024-02-16朝闻天下(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准确凝练)综合以上所有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服装变迁的感悟。
共享时间:2024-04-28 难度:2 相似度:0.83
22631. (2018•高新一中•八上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为什么“求富”?材料一反映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德优题库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的是材料图表的哪一阶段(写出序号)?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外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钱。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4)综合以上所述,说说你的感悟。
共享时间:2019-03-15 难度:4 相似度:0.83
26052. (2024•铁一中学•四模) 服装是时代的外衣,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变迁。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近代以来中国服装的变迁》为题目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百年芳华奇花初胎】
材料一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社会各界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min,稍微合拢)裆裤为主。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中国服装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摘自【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A中影响我国20世纪50年代穿衣风格的国家及其历史原因。
【西学东渐风云再起】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拜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从图B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以来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       
材料四
ⅰ.作为全国汉服主要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山东曹县依托电商资源优势,聚力打造汉服全产业链条,让汉服产业成为群众增收、人才吸引、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23年,曹县汉服网络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抢占了全国40%的市场份额。
——摘编自2024-03-24央广网ⅱ.依托陕西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纺织服装资源优势,成立西北首个汉服交易中心,旨在凝聚陕西广大服装企业,努力做强做大服装产业链,让它成为周、秦、汉、唐国风服饰交易中心和体验基地。
——摘编自2024-04-09西部网ⅲ.小红书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超一万名社交平台博主在海外穿汉服庆新春,他们把中国传统服饰带到了荷兰、西班牙、马耳他、冰岛等国,点亮了汉服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2024-02-16朝闻天下(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准确凝练)综合以上所有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服装变迁的感悟。
共享时间:2024-04-25 难度:4 相似度:0.83
29906. (2023•高新一中•三模)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中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起步】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
一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企业是在哪一口号的倡导下创办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年至1919年间 大生纱厂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根据材料一的文字,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举步维艰】
材料二:
德优题库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的大批企业毁于炮火或被侵略者掠夺。为了保存中国赖以坚持抗战的有生力量,民族工商业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冒着敌人的炮火,不畏艰辛,内迁到西部地区。国民政府也积极协助工矿企业内迁。1943年,大后方的工厂数已达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资本总额增加164倍。
——摘编自金以林《客观认识“新因素”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中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独创新路】
材料三:
德优题库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此时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切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3)概括上图中我国这一时期工业生产所呈现出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992年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
【气象日新】
材料四:“百年中国工业之路,历经艰辛。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工业化在战火纷飞中起步。改革开放注入一针强心剂,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只会越来越好。”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中国近现代工业化道路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共享时间:2023-03-23 难度:2 相似度:0.83
62575. (2017•西工大附中•七模) 德优题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共夺我之利,实为最巨……近日洋布大行,新臣制讨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两次重要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这两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享时间:2017-06-08 难度:2 相似度:0.83
102577. (2018•尊德中学•一模) 德优题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中每个国家都使用宣传海报来号召公众的支持、征兵以展示敌方的罪恶行径。图1是一张奥地利明信片,上面有捍卫“祖国、家庭与未来”的典型士兵形象,孩童代表这国家的未来。图2的海报描绘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女性形象:玛丽安一一号召法国人“为国旗和胜利”购买战争公债。这些钱将给站在玛丽安身后的保卫法国的军人以支持。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分析材料一中所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英国德国法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
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
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
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
一一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在欧洲…战争发生后,对立的双方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展开全面和立体的厮杀,战争中出现了几十万人大交战的场面,新式武器不断被使用。1915年4月,德军第一次使用毒气。1916年9月,英军第一次使用坦克。在海上,还出现了260多艘战舰混战的景象。 
(3)结合材料思考科技与战争的关系,你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有何认识?
共享时间:2018-03-08 难度:3 相似度:0.66
29954. (2023•铁一中学•三模)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工业兴起】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图A左宗棠
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列举两例图A人物的贡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的影响。
【工业发展】
材料二:图B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比例图
德优题库
1895-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本(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95-1911 100 4500 16.7 750
1911-1914 340 5600 31 510
1914-1919 470多 13000 75 1625
(2)列举一例近代民族工业的企业名称。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指出表格材料中近代民族工业在各个阶段得以发展的原因。
【工业振兴】
材料三:
德优题库图C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图C,指出③处代表的成就,并概括“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依据材料三文字材料,概括“一五计划”确立的背景。
【工业腾飞】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发展国民经济。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强调高速发展的模式。1978年以来,中国开创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发展速度合理实在;开始了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基本处于优化状态。
——摘编自狄小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4)依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3-06 难度:3 相似度:0.66
104784. (2023•莲湖区•八上期末) 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以“近代中国的斗争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同仇敌忾?挥戈相向】
材料一
“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为了突破军阀的经济封锁,发展壮大井冈山根据地,坚持革命道路,共产党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针对大量青年男子参加红军或外出谋生等现状,苏维埃政府领导和组织农民建立了劳动互助社,耕田队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新民主主义篇》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学校的创办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为了发展壮大井冈山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民族危亡?众志成城】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柯伟林
(2)依据材料二图A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并指出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什么。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意义。
【交通发展?思想解放】
材料三
德优题库 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子崇尚身体健美,着装体现人体自然曲线。这种提倡个性解放,追求自由、民主、自然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击着传统的审美观念。人们对时尚服饰的态度,或多或少反映出新旧观念的冲突。
——摘编自李长莉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图B所示内容,简述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对近代社会的影响。依据图C所示事件,说明剪发辫风潮出现的原因。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女性着装的特点。
【教育进步?文化发展】
材料四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推动新式教育发展。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个(材料以外的)近代创办的学堂与出版机构,并写出《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从材料四所示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共享时间:2023-02-11 难度:4 相似度:0.58
89243. (2016•蓝田县•八上期中)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枪炮舰船的可怕威力。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1865年,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他又奏请设开平矿务局。1895年,李鸿章所推崇的运动破产。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订使得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并于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出身的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忧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在一战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李鸿章 孙中山 张謇
事迹
背景
结果 失败 失败
(2)通过对以上表格的填写,请你指出我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探索活动有何相似之处?(答出一点即可)
(3)假如你是一位近代爱国人士,目睹因落后挨打而日益衰落的中国,你设计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请阐述你的救国方案。(提示内容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写出一点即可)
共享时间:2016-11-21 难度:4 相似度:0.58
32088. (2015•曲江一中•八上期中)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坐落于中国东部长江冲积三角洲,濒临东中国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被认为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在中国迈向近代的过程中,上海也是集万众瞩目于一身。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强开的城门】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影响
【艰难的跋涉】
在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也与其发展同步。上海,作为中国发达的沿海城市,曾经诞生了两颗文化新星,艰难的撑起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企业名称。(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各举一例)并指出这一时期上海诞生的“两颗文化新星”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上海在近代化探索中取得诸多成就的原因
【喷涌的光芒】
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所说“洗刷国民脑子”的运动名称并分析该运动爆发的背景;列举该运动中的其他代表人物及作品(人物、作品各一例)
共享时间:2015-11-24 难度:4 相似度:0.58
21892. (2021•师大附中•五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分析B段民族工业呈现萎缩状态的原因。
材料二
德优题库
1953-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人教版《中国历史》
(2)根据图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近代民族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3-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所呈现特点的国际背景,并列举这一时期陕西省境内的交通建设成就。指出图四会议提出的重大经济建设理论。
(3)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
共享时间:2021-07-07 难度:4 相似度:0.58

kj@dyw.com

2024-03-13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8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