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30254. (2022•曲江二中•八下期中)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文明的气度。九年级某班同学举行《开放的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交流促繁荣】
材料一: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1)材料一中“陆上丝绸之路”与哪一重大历史史实有关?该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推开华夏门】
材料二:“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自《走进中国高层政要》(2)材料二中“杀出一条血路”意指什么事件?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比较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所示开放地区地理位置的共同点,并分析中国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有何不同之处?
【反思应挑战】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新挑战?
共享时间:2023-05-20 难度:3
[考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办经济特区。(3)相同点:都处于东南沿海城市;不同点:近代的开放是被迫对外开放;中国现代的对外开放是积极主动。(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妥善处理分歧;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对话,增进互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可知,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时期,西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流,建立了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2)由材料二“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杀出一条血路”是指设立经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由材料三中“图一 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和“图二 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可知,图一和图二所示开放地区地理位置都处于东南沿海城市,水运、海运方便。由材料三中“图一 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和“图二 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可知,是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被迫对外开放,而中国现代的对外开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下积极主动的开放的。
4)结合所学可知,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面对新挑战,中国要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合理处理贸易争端,熟悉、适应全球的贸易规则,妥善处理分歧,在其框架内寻求解决;加强对话,增进互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故答案为: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办经济特区。
3)相同点:都处于东南沿海城市;不同点:近代的开放是被迫对外开放;中国现代的对外开放是积极主动。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妥善处理分歧;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对话,增进互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属于"难典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22599. (2020•西工大附中•七上期末)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
德优题库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植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
(2)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出发地:       。途中经过A:       B:       两个关口,翻越葱岭等地,最后到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共享时间:2021-02-26 难度:4 相似度:1.33
29498. (2020•西工大附中•八模) 近代封建地主阶层掀起以引进先进技术为手段的洋务运动,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其主要地位是                     年,中国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共享时间:2020-06-08 难度:2 相似度:0.83
29034. (2018•师大附中•五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此后,德国历史学家阿尔巴特?郝尔曼又将丝绸之路的含义延伸到从中国通向遥远西方的道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踞西北地区导致陆上丝路中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维基百科材料三:
德优题库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将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西汉在公元前60年于西域地区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东汉时期       受命出使西域,驱逐匈奴,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丝绸之路的贯通有利于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的原因有哪些?
②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条件。
(3)“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有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有本质区别。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的不同。
共享时间:2018-04-24 难度:2 相似度:0.83
29189. (2023•西安八十三中•八上一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政府为了维护鸦片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保持掠夺东方财富的通道畅通,公然派出侵略军先后进犯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地区,并陈兵天津大沽口,威逼清政府妥协,最后在1842年闯进长江下游,从上海一直打到南京,迫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
材料二:1874年,日本出动军队进犯中国台湾,并于1879年吞并琉球,将其变为日本的冲绳县;1884年以后,日本为侵略中国和朝鲜开始进行海陆大扩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战端。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次战争的名称。同时简要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日本的一系列举动说明了什么?日本挑起战端的结果如何?
(3)以上材料说明近代列强对外扩张的特点是什么?
共享时间:2023-10-24 难度:2 相似度:0.83
28015. (2024•铁一中学•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中中国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于         年开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       ”。图B中         (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后,中国成为        的成员,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家实力已经达到近现代前所未有的水平。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由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及新媒体构成的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生活理念,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全球化消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已融入“地球村”经济系统内,与各国消费品和消费文化激烈碰撞,生活方式受到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改变。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利益交织、冲突战争依然存在,中国应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走出自己的前进道路,请你为国献策。
共享时间:2024-05-24 难度:2 相似度:0.83
18719. (2018•永春三中•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此后,德国历史学家阿尔巴特•郝尔曼又将丝绸之路的含义延伸到从中国通向遥远西方的道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踞西北地区导致陆上丝路中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维基百科
材料三: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将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西汉在公元前60年于西域地区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东汉时期     受命出使西域,驱逐匈奴,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丝绸之路的贯通有利于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的原因有哪些?
②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条件。
(3)“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有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有本质区别。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的不同。
共享时间:2018-07-09 难度:3 相似度:0.83
29069. (2023•尊德中学•九上二月) 探究题: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但今天我们依然面对太多挑战,人类要何去何从。
【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一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的新发明又有哪些?(举出任两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演进中呈现出哪些“新技术新应用”?
【携手应对危机】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员的高速流动……。局部冲突仍频繁,核威胁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威胁和霸权主义并行。此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疾病蔓延等非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在侵蚀、威胁着这个星球。
——《世界通史?当代卷》(2)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根据材料二说说人类今天都面临哪些威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威胁?
【贡献中国智慧】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中国为了“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了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怎样做的?
共享时间:2023-12-30 难度:2 相似度:0.83
28000. (2023•汇知中学•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对于外商进出口中国的货物,决定应课何税的主权,从未受到有关外商政府的干扰。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在此之后,英商绝大部分进出口中国的货物的税率降低了50%,有的甚至降低了90%。
——摘编自叶凤美《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海关的半殖民地化》
材料二:在外人方面,他们感觉已得的权利不够,他们希望加开通商口岸。旧有的五口只包括江、浙、闽、粤四省海岸,现在他们要深入长江,要到华北……他们要派公使驻北京。此外,他们希望中国地方官吏不拒绝与外国公使领事往来。他们还要求减轻关税并废除厘金(当时的商业税)……外人简直无门可入。他们知道,要修改条约只有战争一条路。
——摘编自蒋廷散《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镇压人民的反抗。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细,“违者皆斩”。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沧海桑田》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关税主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的理由。
共享时间:2023-11-22 难度:3 相似度:0.66
28662. (2018•师大附中•四模)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部分都基本完好。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德优题库
材料三: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还。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发展起来。
--摘自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修建于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水利工程的建成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选做题: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方。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现实价值?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享时间:2018-04-28 难度:3 相似度:0.66
22661. (2016•爱知中学•七上期末) 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回答“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是在哪一事件后。并写出材料一中描述“新皇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政治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是接受了大臣        的        主张。说说你对这一举措的评价。
(3)结合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汉武帝评价。
材料三:
德优题库
(4)公元前60年西汉在材料三中A处设立       机构管理当地,说说这一举措的历史影响。
共享时间:2017-03-17 难度:4 相似度:0.66
28742. (2023•师大附中•九上期末) 阅读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所示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        年,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①处设置        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魏晋南北朝时,为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图B中北魏的        (帝王)进行汉化改革。西罗马帝国亡前后,日耳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图C人物建立的        (国家名称)。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哪些因素客观上能推动民族交融?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2-24 难度:3 相似度:0.66
29035. (2018•师大附中•五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原因,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情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著述中,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鲜明的反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府败落的描绘,称之为“末世”;而龚自珍在他的文章中则叫作“衰世”,他对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下出现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表示不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没过多久,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是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所处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并从政治制度层面概括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英国商品滞销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为解决此问题英国的对策。
共享时间:2018-04-24 难度:3 相似度:0.66
19199. (2015•陕西省•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朝代
内容
          项目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 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经过的A处是     (地名).出使西域,并为开通这条道路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唐朝时,政府在这条商路上设置     (机构),为道路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我选做: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条件。
共享时间:2015-07-16 难度:4 相似度:0.66
26231. (2024•交大附中•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中,汉武帝派遣张骞从①处        (地名)出发,出使西域,开辟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宋朝在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设置        (机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图B所反映的情况最为猖獗时,明王朝派遣年轻将领        (人物)到东南沿海抗倭,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问题;2世纪,       (国家)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材料二 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队涉江过海……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藩体系也在逐渐形成,东南亚一些国家纷纷派出使臣,沿着新开辟的海上通道来中国朝贡。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也促成了中国和罗马两大帝国之间的往来。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朝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开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朝对外交往发展的表现。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4-19 难度:3 相似度:0.66
18720. (2018•永春三中•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原因,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情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著述中,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鲜明的反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府败落的描绘,称之为“末世”;而龚自珍在他的文章中则叫作“衰世”,他对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下出现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表示不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没过多久,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是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所处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并从政治制度层面概括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英国商品滞销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为解决此问题英国的对策。
共享时间:2018-07-09 难度:4 相似度:0.66

dyczlslj

2023-05-20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89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