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28742. (2023•师大附中•九上期末) 阅读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所示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        年,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①处设置        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魏晋南北朝时,为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图B中北魏的        (帝王)进行汉化改革。西罗马帝国亡前后,日耳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图C人物建立的        (国家名称)。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哪些因素客观上能推动民族交融?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2-24 难度:3
[考点]
西汉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
(1)202;西域都护;孝文帝;法兰克王国。(2)特点:方式多样;内容以汉化为主(汉族影响少数民族为主流);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因素:各民族间的长期交往、各民族的长期杂居、统治阶级的改革(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推动)、民族政权间战争、汉族文明先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互补;各民族错居杂处,相互交流等。(3)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铸牢中华民接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解析]
1)图A所示的朝代是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处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魏晋南北朝时,为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图B中北魏的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西罗马帝国亡前后,日耳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图C人物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依据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有方式多样;内容以汉化为主(汉族影响少数民族为主流);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我认为各民族间的长期交往、各民族的长期杂居、统治阶级的改革(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推动)、民族政权间战争、汉族文明先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互补;各民族错居杂处,相互交流等因素客观上能推动民族交融。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铸牢中华民接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故答案为:
1202;西域都护;孝文帝;法兰克王国。
2)特点:方式多样;内容以汉化为主(汉族影响少数民族为主流);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因素:各民族间的长期交往、各民族的长期杂居、统治阶级的改革(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推动)、民族政权间战争、汉族文明先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互补;各民族错居杂处,相互交流等。
3)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铸牢中华民接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点评]
本题考查了"西汉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北魏孝文帝改革   ",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8560. (2017•陕西省•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这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杨亮《海上新“思路”》

(1)材料一图A中宫殿占地广阔,表明城市     职能突出。图B城市商业功能增加,城内瓦子(瓦舍)盛行,主要原因是          族建立的金政权,1127年攻破东京,北宋灭亡。由图A到图B表明我国古代政治中心逐渐     转移,以此同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没有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活动与近代欧洲的不同之处。
我选做:(  )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应如何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共享时间:2017-07-05 难度:4 相似度:1.34
22599. (2020•西工大附中•七上期末)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
德优题库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植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
(2)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出发地:       。途中经过A:       B:       两个关口,翻越葱岭等地,最后到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共享时间:2021-02-26 难度:4 相似度:1.33
31327. (2020•西工大附中•七上期末)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
德优题库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植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
(2)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出发地:       。途中经过A:       B:       两个关口,翻越葱岭等地,最后到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共享时间:2021-02-18 难度:1 相似度:1.33
22663. (2016•爱知中学•七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秦汉“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是与哪一民族战争不断?为加强北部边防,防御该民族,秦汉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不同的措施,各举一例。
(2)地图中所示路线的奠基事件是发生在汉武帝时的       ,在当时促进了中原汉族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依次写出图中A点是       (古地名)、B点是       ,该路线最远到达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3)材料二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哪一事件?“魏主变北俗”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对中华文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看法?
共享时间:2017-03-17 难度:5 相似度:1.17
18728. (2018•永春三中•模拟)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指出图一中的管理机构是    (朝代)为管理西域而设置的;材料一种的“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      (历史事件)有关;这一时期中原王朝在北方边境主要与    民族战争不断。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按①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时期内迁各族最具代表性改革;并简要分析这一改革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反映了的历史事件,并简要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3)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共享时间:2018-06-18 难度:4 相似度:1.17
29025. (2018•师大附中•三模)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德优题库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1)指出图一中的管理机构是       (朝代)为管理西域而设置的;材料一种的“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       (历史事件)有关;这一时期中原王朝在北方边境主要与       民族战争不断。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按①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时期内迁各族最具代表性改革;并简要分析这一改革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反映了的历史事件,并简要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3)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共享时间:2018-03-21 难度:5 相似度:1.07
29874. (2023•高新一中•八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汉武帝时期派        (人物)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公元前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图B时期,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文献)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根据图C,至8世纪中期,       (国家)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材料二:唐朝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唐朝丝绸之路上,由各国商贾、使节带来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据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丝绸之路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对外交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共享时间:2023-06-06 难度:2 相似度:0.83
30465. (2022•铁一中学•七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材料二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逐(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改革的内容。依据图A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请你分析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请你列举他有哪些“去夷即华”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3-08 难度:2 相似度:0.83
29034. (2018•师大附中•五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此后,德国历史学家阿尔巴特?郝尔曼又将丝绸之路的含义延伸到从中国通向遥远西方的道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踞西北地区导致陆上丝路中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维基百科材料三:
德优题库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将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西汉在公元前60年于西域地区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东汉时期       受命出使西域,驱逐匈奴,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丝绸之路的贯通有利于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的原因有哪些?
②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条件。
(3)“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有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有本质区别。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的不同。
共享时间:2018-04-24 难度:2 相似度:0.83
31195. (2024•师大附中•一模)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魏晋时期我国北方都有哪些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当时内迁民族与汉族是如何相互学习的?
(3)北朝的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哪些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共享时间:2024-01-31 难度:2 相似度:0.83
29969. (2023•铁一中学•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中①处是        (地名),       (人物)出使西域的举动被誉为“凿空”,为图A路线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图B中②处是        (地名),贞观初年,玄奘不畏艰险,经历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该地。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作用?
材料三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2-28 难度:2 相似度:0.83
26216. (2024•师大附中•一模)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魏晋时期我国北方都有哪些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当时内迁民族与汉族是如何相互学习的?
(3)北朝的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哪些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共享时间:2024-04-15 难度:3 相似度:0.83
18719. (2018•永春三中•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此后,德国历史学家阿尔巴特•郝尔曼又将丝绸之路的含义延伸到从中国通向遥远西方的道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踞西北地区导致陆上丝路中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维基百科
材料三: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将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西汉在公元前60年于西域地区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东汉时期     受命出使西域,驱逐匈奴,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丝绸之路的贯通有利于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的原因有哪些?
②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条件。
(3)“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有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有本质区别。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的不同。
共享时间:2018-07-09 难度:3 相似度:0.83
23134. (2016•师大附中•九上一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1)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落后,却成功的进行了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是       ;改革措施中促使秦国社会转型,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一项内容是       ;此次改革所处的时代特征是       
(2)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除了迁都,孝文帝的改革还有哪些内容?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共享时间:2016-11-08 难度:4 相似度:0.66
22661. (2016•爱知中学•七上期末) 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回答“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是在哪一事件后。并写出材料一中描述“新皇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政治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是接受了大臣        的        主张。说说你对这一举措的评价。
(3)结合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汉武帝评价。
材料三:
德优题库
(4)公元前60年西汉在材料三中A处设立       机构管理当地,说说这一举措的历史影响。
共享时间:2017-03-17 难度:4 相似度:0.66

he3@dyw.com

2024-02-24

初中历史 | 九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11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