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大禹治水,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
(1)元谋人;西周;战国;西汉。(2)洛阳;建康。(3)制作方法:打制;磨制;生产工具、方式:铁器;牛耕。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4)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5)思想核心:民贵君轻;如何践行:善待黎民,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6)功绩:大禹治水;精神: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解析]
(1)根据图片“距今约170万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生活在在云南省元谋县。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2)根据《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和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根据《东晋形势图》和所学可知,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3)图一是北京人的工具,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工具,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根据图三和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据图五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的使用。根据图片可知,从图一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到图二的磨制石器,再到图三铁农具、图四牛耕的使用,反映了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结合所学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根据题干“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根据材料“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根据材料“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可知,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民贵君轻。根据材料“君王要善待黎民,减轻百姓赋税和徭役,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可知,“统治者”应善待黎民,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6)根据材料“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缪水以导河”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大禹治水。根据材料“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和结合所学可知,大禹吸取前人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导洪水入海,体现了大禹创新精神;大禹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体现了大禹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故答案为:
(1)元谋人;西周;战国;西汉。
(2)洛阳;建康。
(3)制作方法:打制;磨制;生产工具、方式:铁器;牛耕。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思想核心:民贵君轻;如何践行:善待黎民,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6)功绩:大禹治水;精神: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