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判断物质能否形成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
[答案]
(1)C;
(2)AB;
(3)溶质的性质(或溶质种类);
(4)①C
②3;
③①②;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④AD。
[解析]
解:(1)A、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2)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说法正确。
B、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溶液中的存在的微粒是Na+、Cl﹣和H2O,故说法正确。
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说法错误。
(3)图中实验,发现B中固体消失而A中几乎没有溶解,说明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或溶质的性质)。
(4)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和溶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⑤③④,故选:C;
②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50g×6%=3g。
③该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①②,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①中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②中瓶塞未倒放,操作④是溶解,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5)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AD。
故答案为:
(1)C;
(2)AB;
(3)溶质的性质(或溶质种类);
(4)①C
②3;
③①②;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④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判断物质能否形成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