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碳原子结构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有不同种原子构成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上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C60、金刚石、石墨
B.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A.5mL水和5mL稀盐酸混合后得到体积为10mL的液体
B.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金刚石与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D.CO2中混有少量的CO,可能过点燃的方法把CO转化为CO2
A.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都会生成CO2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需要做灯火实验,是因为CO2具有毒性
C.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A.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B.H2O和H2O2—都可以分解得到O2,都用于实验室制取O2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
D.NH4NO3和CO(NH2)2—都含有铵根离子,均可作为氮肥
A.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
B.NaOH溶液的作用是检验CO2
C.可用熟石灰吸收尾气
D.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然后立即夹紧弹簧夹K1、K2
A.实验a中反应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
B.实验b中的反应常用于检验CO2
C.通过实验a、b、c可以得到吸收二氧化碳最好用水
D.实验a和实验c对比,说明CO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A.利用太阳能一定条件下用水制取氧气
B.通过一定条件让石墨变为金刚石
C.利用航空技术到太空旅游
D.通过化学变化使黄铜变成黄金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A.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B.推理: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析: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归纳: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
![]() |
![]() |
![]() |
![]() |
A.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 C.在一密闭容器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 D.在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
A.A
C.B
B.C
D.D
A.微粒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B.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变化观:HgO受热分解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分类观: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jr@dyw.com
2017-05-13
初中化学 |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