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答案]
(1)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乙;
(3)15;
(4)A。
[解析]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两次降温后,I中没有固体析出,所以I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I中加入的物质是乙;
(3)将t3℃时7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溶质20g,溶剂50g,降到t1℃,析出晶体质量=20g﹣5g=15g;
(4)A、第一次降温到t2℃时,都没有晶体析出,所以t3℃时,Ⅰ和Ⅱ均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第二次降温到t1℃时,I没有晶体析出,Ⅱ有晶体析出,所以t2℃时,Ⅰ为不饱和溶液,Ⅱ可能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t1℃时,Ⅰ可能是饱和溶液,Ⅱ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D、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I中加入的物质是乙,若使Ⅰ和Ⅱ均恰好饱和,Ⅰ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小于Ⅱ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故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乙;
(3)15;
(4)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解度的相关计算,",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