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石墨和金刚石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虽然分子间的间隔都发生了改变,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所以二者属于物理变化
C.乙醇和甲苯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所以二者元素组成一定相同
D.铝和铁均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二者都易锈蚀
A.5mL水和5mL稀盐酸混合后得到体积为10mL的液体
B.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金刚石与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D.CO2中混有少量的CO,可能过点燃的方法把CO转化为CO2
A.装置①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可选用大理石和稀硫酸
B.装置②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换为饱和NaOH溶液也可用以除去CO2中HCl气体
C.③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说明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已经在装置②中反应完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⑤的瓶口,若复燃,则证明CO2收集满
A.物质分类 | B.诗句或成语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
①活性炭、焦炭、木炭、炭黑——单质 ②铁锈、双氧水、干冰——氧化物 ③酒精、醋酸、天然气——纯净物 |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③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C.宏观与微观 | D.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
①钠元素、氯元素存在本质区别——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②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分子种类不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①仅加水、观察现象即可鉴别NaOH、NH4NO3、CuSO4、CaCO3固体 ②用灼烧法可以区分羊毛和棉花 ③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故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A.A
B.B
C.C
D.D
A.性质与用途 | B.环保与能源 |
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保鲜食品、人工降雨 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可用作烟雾弹、发令枪 ③浓硫酸不慎沾皮肤上,立即用 NaOH 溶液清洗 |
①推广使用的乙醇汽油是纯净物 ②为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需紧闭门窗,可在屋内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
C.健康与安全 | D.化学与生活 |
①人体缺维生素 A 会引起夜盲症 ②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立即服用鸡蛋清或牛奶解毒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
①用工业酒精可以勾兑饮用酒 ②用活性炭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③用钢丝球除去铝壶表面污渍 |
A.惊蛰——雨水增多,酸性的雨为酸雨
B.立夏——气温升高,水中溶氧量降低
C.霜降——凝露成霜,露和霜是不同的物质
D.大寒——大雪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A.分类观念:丝绸、涤纶都属于合成纤维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宏微结合: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后体积减小,原因是温度降低后分子变小
D.证据推理: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A.“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实现氧化钙到碳酸钙的转化
A.将饮料瓶放入厨余垃圾桶
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A.元素观: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都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
D.守恒观:2g氢气和16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18g水,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A.微粒观: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能量观:呼吸作用、金属锈蚀等缓慢氧化都会放出热量
D.转化观:稀盐酸与稀硝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均可通过一步实现
zam@dyw.com
2016-12-01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