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载体数量、能量
C.能量、离子浓度
B.能量、载体数量
D.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A.图1、图2均建构的是有关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
B.由图2分析可知,A点、F点时的λ大于1
C.由图1分析可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为N2
D.由图2分析可知,曲线上表示甲种群数量增长的点是B点
项目 | H2O | NH + 4 |
K+ | Ca2+ | PO 3 - 4 |
减少量 | 0% | 23% | 12% | 37% | 14% |
A.水稻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水稻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比例进行的
B.水稻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环境的影响
D.水稻根细胞对K+的吸收比对Ca2+的吸收少
A.曲线乙显示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丙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曲线乙中ab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
D.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甲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变少
A.图1中t0~t1与图2中b~c时期种群都是增长型
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型和J型增长过程
A.图甲为“J”形增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图乙为“S”形增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C.对濒危动物的保护,应改善其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D.渔业捕捞过后的种群数量应该在D点左右,此时种内竞争不激烈,种群增长最快
A.用沾蘸法或浸泡法处理插条时都应处理基部
B.在没有生长素类似物作用时,微型月季插条也能生根
C.甲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A.植物体内能合成与NAA功能类似的植物激素
B.利用沾蘸法处理插条时,所使用的NAA溶液浓度较大
C.正式实验前需要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D.预实验所使用的的NAA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因素制约
D.K值是种群在该环境中最大数量
A.第3年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B.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形增长
C.第3年以前乌鸦种群呈J形增长
D.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A.在实验之前为了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最好进行预实验
B.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生长调节剂乙抑制月季生根,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促进月季生根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及种类,因变量是月季生根数量
D.由图可知,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乙混合使用后对月季生根有抑制作用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A.该种阴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阴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阴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
D.该种阴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2,4-D浓度(mol/L) | 清水 | 10-15 | 10-13 | 10-11 | 10-9 | 10-7 | 10-5 |
平均生根条数(根) | 2.0 | 3.8 | 9.4 | 20.3 | 9.1 | 1.3 | 0 |
A.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
B.实验过程中,每个富贵竹插条的叶片数、实验室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都属于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若采用浸泡法对富贵竹插条处理,要求溶液浓度较低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地方进行
D.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在10-13mol/L-10-11mol/L间缩小2,4-D浓度梯度做进一步实验
2,4-D浓度(g/L) | 0 | 2.55×10-6 | 2.55×10-5 | 2.55×10-4 | 2.55×10-3 | 2.55×10-2 |
平均生根数(条) | 18 | 24 | 38 | 29 | 27 | 15 |
A.浓度为2.55×10-2g/L的2,4-D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
C.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2.55×10-5g/L左右
B.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适宜的浓度范围,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D.为控制无关变量,需要去除所用插条所有的叶和芽
dygzswyn
2021-10-22
高中生物 | 高三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