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A.温度为m时酶变性失活
B.当图中温度由n下调到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上升
C.研究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可用淀粉为底物,用碘液检测
D.图乙中酶活性m时比n低,表明酶的空间结构在m时比在n时破坏更严重
A.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减小,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A.悬液中酶的浓度
C.H2O2溶液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pH
A.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催化效率更高
B.酶催化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C.可以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高温、强酸或强碱能破坏酶的结构,使酶丧失活性
A.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使用稳定同位素32P、35S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样方法调查某地植物的丰富度,需求各样方植物种类的平均值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37℃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可注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提升到3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变
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底物量的限制
B.丙组产物浓度长时间不再增加,是由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
C.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
D.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
A.若将该细胞置于0.3g/mL(浓度高于细胞液)的蔗糖溶液中,则该细胞会发生B→A过程,在滴入清水后,又会发生A→B过程
B.若将该细胞置于0.1g/mL(浓度稍高于细胞液)的KNO3溶液中,则该细胞只能发生B→A过程,而不能发生A→B过程
C.若将该细胞置于0.5g/mL(浓度大大高于细胞液)的蔗糖溶液中,则该细胞会发生B→A过程,在滴入清水后,不会发生A→B过程
D.当细胞处于A状态时,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有无和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B.若利用乙组与丙组实验研究酶具有高效性,则乙组为对照组,丙组为实验组
C.若要研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则乙组与丙组实验互为对照
D.乙组、丙组实验对应的结果依次为丁图中的曲线b、a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
C.不同细胞都用0.3g•mL-1的蔗糖溶液处理,
D.不同细胞都用0.3g•mL-1的蔗糖溶液处理,
A.观察叶绿体时也可用黑藻叶肉细胞为实验材料
B.由于液泡无色,该实验需要进行染色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C.步骤①中若叶肉细胞位于视野左下方,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叶肉细胞位于视野中央
D.若步骤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为3g/mL,则步骤⑤中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ygzswyn
2020-02-21
高中生物 | 高三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