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发生甲→乙的变化
C.细胞发生渗透吸水作用至丙状态后,短时间内该细胞会破裂
D.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中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A.紧紧贴在一起
C.充满细胞液
B.充满蔗糖溶液
D.充满清水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A.该浓度的KNO3溶液会引起细胞渗透失水
B.在A~B时间段,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
C.在B~C时间段,细胞逐步发生质壁分离
D.在A~C时间段,细胞不断地吸收溶液中的离子
A.前2mm溶液Ⅱ中的花瓣细胞失水速率大于溶液Ⅰ中的
B.溶液Ⅰ中约6mm时液泡的颜色最深,细胞吸水能力最强
C.6min后Ⅰ溶液中液泡直径逐渐恢复是溶质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所致
D.若Ⅱ溶液中的花瓣细胞长期处于8mm时的状态,细胞可能会死亡
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不能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材料
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均具有选择透过性
D.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说明水分子只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
溶液 | 质量变化率 |
Ⅰ | +8% |
Ⅱ | +6% |
Ⅲ | -4% |
Ⅳ | 0 |
A.溶液Ⅰ的浓度大于溶液Ⅱ的浓度
B.溶液Ⅳ的浓度比溶液Ⅰ的浓度高
C.溶液Ⅲ的浓度最高
D.溶液Ⅱ浓度比溶液Ⅳ的浓度低
A.第二次观察 (D) 和第一次观察 (B) 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 (F) 和第二次观察 (D) 形成对照
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 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D.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A.成熟细胞的死活
B.能发生渗透作用
C.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小
D.原生质层的组成
A.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c<b<a<d
B.原萝卜条细胞液浓度位于b和c之间
C.戊组质量不变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
D.浓度为c的蔗糖溶液使萝卜条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C.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
A.细胞吸水直至涨破
C.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B.原生质层逐渐增厚
D.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A.①具有选择透过性,①②④组成了原生质层
B.此时④处的浓度一定大于⑤处
C.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D.⑤是细胞液,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浓度越来越小
dygzswyn
2020-02-25
高中生物 | 高一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