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 | 处理方法 |
A |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 菠菜叶肉细胞 | 制作临时装片,用健那绿染色 |
B | 制备细胞膜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将实验材料放在清水中,离心并保留沉淀物 |
C | 探究细胞的呼吸方式 | 酵母菌细胞 | 分别在适当通气和隔绝空气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检测酒精和二氧化碳 |
D | 验证酶的专一性 | 淀粉酶 | 向麦芽糖和淀粉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再用斐林试剂检测 |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有无和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B.若利用乙组与丙组实验研究酶具有高效性,则乙组为对照组,丙组为实验组
C.若要研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则乙组与丙组实验互为对照
D.乙组、丙组实验对应的结果依次为丁图中的曲线b、a
A.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含有丰富且体积较大的叶绿体,是观察叶绿体的理想材料
B.用高倍镜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形态时,临时装片需要保持有水状态
C.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黑藻要事先放在光照、温室下培养
D.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若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其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A.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
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C.可观察到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同
A.加氯化铁的试管必须加热处理
B.两试管加入催化剂的分子数相同
C.两试管加入的过氧化氢量不同
D.反应完成后,两试管中产物相同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A.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可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B.实验中发现C瓶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说明实验不成功
C.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E瓶中物质会出现灰绿色
D.D瓶封口后应立即接通E瓶,防止D瓶中的培养液被分解完
A.图1可以解释酶具有专一性,由图5和图7可判断该酶很可能是麦芽糖酶
B.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由图3可判断该酶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由图4可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
C.图6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
D.图3和图4中的酶可能是人体中的胃蛋白酶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试管C |
① | 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② | 温度处理(℃) | 37 | 50 | 10 |
③ | 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④ | 反应时间 | 适宜时间 | 适宜时间 | 适宜时间 |
⑤ | 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⑥ | 现象 | X | 变蓝 | 变蓝 |
A.图中c点酶促反应速率较低,可适当升高温度提高反应速率
B.图中a点所对应的反应速率即表示该酶的最佳酶活性
C.表格中试管B将温度降低至37℃保持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仍呈现蓝色
D.表格中X处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
A.无需染色;健那绿染液
C.甲基绿;吡罗红
B.甲基绿;健那绿染液
D.健那绿染液;无需染色
A.实验前要将黑藻放在黑暗、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B.要从新鲜黑藻上选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制成临时装片
C.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
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有内外两层膜
dygzswyn
2022-07-10
高中生物 | 高二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