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答案]
(1)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
(2)大脑皮层 分级
(3)Prokr2神经元(或相应的感受器)
(4)正电位 TNF﹣α
(5)细针刺激产生的电位差不能达到阈电位
[解析]
解:(1)Prokr2神经元与感受器相连是感觉神经元,迷走神经与效应器相连,是运动神经元,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该过程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2)针刺穴位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属于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
(3)结合题干“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可知,引发相应反应时刺激的部位为小鼠后肢穴位,而研究人员刺激的是小鼠腹部的天枢穴,若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或腹部不存在足三里对应的感受器),则会出现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的现象,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才有效提供了解释。
(4)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科学家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Prokr2感觉神经元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检测肠巨噬细胞外TNF﹣α的含量降低。
(5)若外界刺激没有超过阈值(没有超过阈电位),则不会引起动作电位,图2甲中刺激引起的膜内外电位差没有超过阈值(没有超过阈电位),所以细针治疗未引起动作电位;粗针扎穴位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Na+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所以针灸治疗需要对针的粗细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
(1)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
(2)大脑皮层 分级
(3)Prokr2神经元(或相应的感受器)
(4)正电位 TNF﹣α
(5)细针刺激产生的电位差不能达到阈电位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属于"难典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