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
1.
(本题3分)
读13世纪中国不同民族政权对峙示意图(如图)。空白处应填( )
2.
(本题3分)
宋朝人写的《大金国志》记载:“(金熙宗)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秦(棋)象戏,尽失女真(族)故态(过去样子)矣。及(金国)旧臣视之,则日‘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这段材料反映( )
A.宋金长期对峙
B.女真族与汉族差异不断缩小
C.元朝形成了回族
D.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
(本题3分)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上述材料中“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4.
(本题3分)
宋朝人王泳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聚集)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结合以上材料,对北宋开封城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布局如“棋盘”
B.是座文化、旅游十分发达的大都市
C.城市布局以寺院为中心
D.是座商业、贸易十分发达的大都市
5.
(本题3分)
《窦娥冤》(如图)中一段唱词:“【滚绣球】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元杂剧的特征是( )
A.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讲究严格的平仄和用韵
C.把音乐、歌舞、念白融合在一起,用于舞台表演
D.按照章回体叙事,每一章节讲一个故事
6.
(本题3分)
宋元时期,在远洋航海上,欧洲人用星盘(如图),通过测量太阳或北极星与地平线夹角来定位。中国人用罗盘(如图),通过磁针指南原理定位。你认为用罗盘定位( )
|
|
星盘 |
罗盘 |
①不受天气变化影响
②更精准
③更方便
④必须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7.
(本题3分)
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道上设置1400余处驿站(如图)。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这些史实说明元朝( )
A.交通发达
B.民族融合
C.科技发达
D.边疆开发
8.
(本题3分)
唐太宗在位时,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朱元璋在位时,诛杀宰相胡惟庸,并废除了中书省,直接统管六部。这种变化说明( )
A.唐朝是一种民主政治
B.唐朝提倡以文治国
C.明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明朝皇权进一步强化
9.
(本题3分)
锦衣卫印(如图)为木质印信,印面篆刻“锦衣卫印”(如图),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置。执此印可以不经司法程序任意捕人、羁押、杀人。由此推测,明设锦衣卫这一机构造成的社会影响是( )
A.政治清明
B.民族交融
C.人心恐惧
D.尊孔崇儒
10.
(本题3分)
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物品,作为礼物,在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慷慨赠送。有些地区回赠明朝一些当地动物(如图)。这种交往造成的结果是( )
A.明朝耗费了大量国力、财力
B.明朝收获了大量海外财富
C.引发了倭寇对东南沿海侵扰
D.引发了葡萄牙对中国殖民扩张
11.
(本题3分)
比较元大都和明北京城平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
元大都 |
明北京城 |
A.都有宫城、皇城、外城
|
B.整个轮廓呈正方形且沿中轴线对称
|
C.都有社稷坛、太庙及钟、鼓楼
|
D.中央官署都设在皇城附近
|
12.
(本题3分)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元朝末年,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明朝末年,朝廷不断加征赋税,民众不堪重负,农民纷纷起义。以上史实说明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是( )
A.生产工具改进
|
B.阶级斗争
|
C.科技发展
|
D.文化教育
|
13.
(本题3分)
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1626年,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请你猜一猜,女真族改变自己族名和国号的目的是( )
A.尽快灭亡明朝
B.镇压李自成起义军
C.尽快创建“八旗制度”
D.更好地创建统一多民族国家
14.
(本题3分)
描绘乾隆时期苏州城风貌的《盛世滋生图》(如图),反映了清朝前期,苏州( )
A.政府鼓励垦荒,农业发达
B.水陆交通便利,商品贸易兴盛
C.手工工场规模大,出现了雇佣关系
D.出现实力雄厚商业资本,对外贸易发达
15.
(本题3分)
雍正年间,江西乡试主考查嗣庭引用《诗经》中“维民所止”为考题,被人诬告为“雍正无头”,查嗣庭被判凌迟处死,冤死狱中。这一案件与清政府奉行什么政策相关( )
A.闭关锁国
|
B.文字狱
|
C.恢复和发展农业
|
D.八股取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