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
(本题2分)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观察如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
(本题2分)
如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舟楫千里”文化展的篇目。此次文化展围绕的主体是( )
一、一河千载通南北 二、货通南北利四方 三、千艘并进万夫牵 四、神工当惊世界殊 五、因河而兴文化盛 |
?
3.
(本题2分)
在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寺雁塔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这些活动的出现得益于隋朝开创的( )
A.学在官府
B.科举制度
C.殿试制度
D.八股取士
4.
(本题2分)
以下史料共同说明唐朝( )
唐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武则天: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 唐玄宗: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
?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5.
(本题2分)
日本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
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
C.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
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
|
6.
(本题2分)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
垂老别(节选)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巾起义
D.藩镇割据
7.
(本题2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图是思想、理论与观念的产物,用好地图,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历史。如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C.五代十国(后周时期)
|
D.北宋辽西夏并立时期
|
8.
(本题2分)
宋太祖公开宣称:“宰相当用读书人。”宋太宗继位仅两个月,在科举考试中就一次性录取近六百人,还大规模重建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亲赐名为“崇文院”。这体现出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外重内轻
C.君弱臣强
D.重文轻武
9.
(本题2分)
如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农业生产发展
|
B.民族文化的交融
|
C.民族矛盾的加剧
|
D.海外贸易的兴盛
|
10.
(本题2分)
谚语是人们千百年来经验与认识的结晶。下列谚语体现了宋代经济重心变化的是( )
A.“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B.“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C.“苏湖熟,天下足”
D.“文选烂,秀才半”
11.
(本题2分)
如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12.
(本题2分)
宋元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文化消费也日渐发展,曲艺、戏曲等通俗文学因此成长起来。下列作品中适应了通俗文学成长趋势的是( )
A.《离骚》
B.《诗经》
C.《窦娥冤》
D.《资治通鉴》
13.
(本题2分)
如图所示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宋代蹴鞠纹青铜镜。宋代时期蹴鞠活动盛行的原因是( )?
A.城市的繁荣
|
B.民族政权并立
|
C.尚武轻文政策的推行
|
D.南宋的偏安
|
14.
(本题2分)
北宋东京城在中国都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甲、乙两人结伴游玩东京城,要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如表),应该去( )
甲:我想看杂技表演。 乙:我既想看杂剧,还想吃东京特色小吃。 |
?
15.
(本题2分)
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16.
(本题2分)
追溯科技发展史,不难发现,科技研究的初心就是探索未知,追逐真理,造福人类。沈括曾记载某科技发明“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科技发明是( )
17.
(本题2分)
如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B.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
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18.
(本题2分)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下列农作物中,促进了明清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的是( )
A.水稻、向日葵
|
B.玉米、甘薯
|
C.马铃薯、粟
|
D.花生、水稻
|
19.
(本题2分)
建筑见证历史,凝视现在。蒲壮所城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海防城堡建筑,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抗倭卫所遗址。该建筑是为了防卫( )
20.
(本题2分)
《郑成功庙联》写道:“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里所说的“外夷”是( )
21.
(本题2分)
如图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22.
(本题2分)
《潜书》记载,陕西有民谣曰:“挨肩膊,等闯王。闯王来,三年不上粮。”《国榷》记载,京城被攻克前有“家家一缸水,门前迎闯王”的民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3.
(本题2分)
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
时间 |
事件 |
作用 |
1684年 |
设置台湾府 |
巩固了东南海防 |
1727年 |
设置驻藏大臣 |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乾隆时期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24.
(本题2分)
《檐曝杂记》记载:“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此处的“大臣”应该就职于(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
B.南书房
|
C.军机处
|
D.内阁
|
25.
(本题2分)
如图为《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容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中所展现的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扬名京城的13位著名演员。此图反映的中国传统“国粹”艺术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