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
1.
(本题3分)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2.
(本题3分)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3.
(本题3分)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
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 ②3-5世纪 ③8-10世纪④14-16世纪。
4.
(本题3分)
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5.
(本题3分)
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
C.宋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
6.
(本题3分)
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明朝政治腐败
|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
|
7.
(本题3分)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D.清朝设置军机处
|
8.
(本题3分)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9.
(本题3分)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
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
10.
(本题3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英国革命呼唤着社会政治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急需政权的强有力支持
11.
(本题3分)
研读“世界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如图),图中数据变化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
C.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
D.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
12.
(本题3分)
马克思主义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那么,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根本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究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3.
(本题3分)
王华同学创作了历史演讲稿《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下面的一段话与该时期史实不符的是( )
A.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B.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全面的社会变革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14.
(本题3分)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发表《五条誓文》。其中“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体现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15.
(本题3分)
下列《世界工业生产指数表》(以1913年为100)反映了1850~1913年世界工业发展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 )
年份 | 1850 | 1870 | 1890 | 1900 | 1913 |
指数 | 9 | 20 | 41 | 59 | 100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③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④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16.
(本题3分)
如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C.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
17.
(本题3分)
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 )
①在美国遭到普遍抵制
②部分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③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④采用了资产阶级立法手段。
18.
(本题3分)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原子弹首次爆炸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C.美苏两极格局局面正式形成
D.“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19.
(本题3分)
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侧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
B.古巴导弹危机
|
C.马歇尔计划
|
D.两极格局瓦解
|
20.
(本题3分)
2010年1月,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这篇社论表明( )
A.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