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试卷总分:60分 命题人:dyczlsmkzl 考试时长:120分钟
人物 | 主张 |
孔子 |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 |
墨子 |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A.繁荣与开放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序号 | 材料 | 历史事件 |
① | 公使驻北京,增开十一口,火烧圆明园,割地九龙司。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② |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抬棺西征、名震天山。 | 左宗棠收复新疆 |
③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④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义和团英勇作战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时务报》《申报》 | B.《时务报》《民报》 |
C.《天演论》《民报》 | D.《国闻报》《申报》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国共关系从合作走向对立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认可
B.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
C.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
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A.改革开放成功拉开序幕 | B.中共十三大的成功召开 |
C.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①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③凯撒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
B.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⑤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
C.③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④在奥斯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D.②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④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时期 | 阶投 |
1775—1897 | 美洲扩张时期 |
1898—1945 | ①海外扩张时期 |
1946—1991 | ②全球称霸时期 |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中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
歌曲名称 | 歌词节选 | 创作背景 |
《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 作者目睹了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1935年)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作者以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战斗事迹为原型、以其誓词和军歌为素材、以其体现的民族大义为精魂创作。 |
![]() |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出于对国内工业布局不平衡的担忧,中共中央在分析时局之后作出了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其调整改造一直到21世纪初才结束,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布局、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与城市化的影响》 |
msy@dyw.com
2024-07-15
初中历史 | 模考 | 难度:2.73
下载试卷 | 收藏 |
平行组卷 | 细目重组 |
试卷分析 | 加入白板 |
加卷篮 | 更多功能 |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