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88316. (2021•临潼区•八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德优题库
1980-2016年深圳市GDP总值
在传统基础工程建设体制下,设计、施工、资金来源以及物资供应都取决于行政分配……为了完成繁重的基础建设任务,特区率先引入市场机制。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团队进入特区,开放建筑材料市场,工程大包干,资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分配办法,承包单位获得极大自主权,充分调动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特区国贸大厦中出现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特区速度的标志。
——摘编自《经济特区:中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并分析该措施的实行产生的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图片,指出1980-2016年深圳GDP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三,分析“特区速度”产生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1-05-11 难度:4
[考点]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1)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2)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持续增长;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可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在中央指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根据材料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全面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据材料三可知,19802016年深圳GDP持续增长。
故答案为:
1)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先试点后推广;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持续增长;经济特区的建立。
[点评]
本题考查了"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87773. (2023•莲湖区•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比例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公私经济比例发生变化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德优题库
①依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导致我国1957年、1984年和1993年GDP增长率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出现这三次峰值的共同原因。
德优题库
②观察如图,简述从A到C,从C到D,从E到F,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
材料四:《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年)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年)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年)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年)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年)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共享时间:2023-05-23 难度:5 相似度:1.25
27955. (2024•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某校八年级一班同学以“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立新国家】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探索新体制】
材料二: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德优题库?
图1 图2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图1中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与“一五”计划相比,图2时期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创立新模式】
材料三:
建国三十五年来发生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其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德优题库
图1 图2
(3)依据材料三图1,概括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图2所示变化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措施?
材料四: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创造“奇迹”积累的经验。
共享时间:2024-05-21 难度:5 相似度:1.25
26139. (2024•高新一中•四模) 不同时代的宣传标语及口号表达了不同时期国家和民众的诉求,同时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特殊印记。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一场关于“历史中的标语口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改革的呐喊】
材料一
德优题库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绝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以严复为代表的他们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救亡”口号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观察图A,指出戊戌变法学会、学堂等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的特点。列举戊戌变法中进行的“现代化变革尝试”。
【独立的号角】
材料二
图B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图B所示的口号,可以从中提取哪些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二图C的标语和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强国的鼓点】
材料三
时间 口号
1979年 某地农村宣传语“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1980年 深圳蛇口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4年 北京一些国企呼吁“给企业松绑”
1992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火遍大江南北
2001年 首次提出“让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口号
2021年 西安旅游宣传语“一带一路点亮长安”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510.2 686.3
2000年 6280 2253.4
2017年 36396.2 13432.4
图D改革开放后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3)依据材料三中的口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农村和城市在改革中的“创新之处”,并概括改革开放进程所呈现出的特点。通过图D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复兴的旋律】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4)材料四中“中国道路”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并设计一条助推实现“中国梦”的宣传标语。
共享时间:2024-04-01 难度:4 相似度:1.25
87228. (2024•西咸新区•八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规定了要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摘编自赵凌云《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材料二:
德优题库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新厂牌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样一个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开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搭建了一个极为有利的社会制度平台,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摘编自李捷《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的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材料二图中天津盛锡福帽厂的改造方式。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4 相似度:1
30642. (2022•师大附中•八下期中) 新中国建成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促使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的?
材料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改变“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的措施。观察图一、图二,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结合材料三,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是如何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2021年,我国人均GDP连续三年超过1万美元。纵观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共享时间:2022-05-23 难度:4 相似度:1
30065. (2023•师大附中•一模)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改革创新谋发展”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策改革——见证土地变迁】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1952年11月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图B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图A印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与图A相比,图B事件使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字材料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社会影响?
【思想革新——感悟时代变化】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1978年底,中央及省级报刊发表的真理标准讨论的文章有600多篇。这就形成了以理论界为主力,波及全国,影响各界,人人关注的讨论热潮。至关重要的是,从8月到11月,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和军区负责人先后表态,公开讲话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王令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普遍存在焦灼情绪。……有的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还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个历史关口,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沉着应付国际格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经济改革,加快发展。——摘编自萧冬连《中国改革是如何越过市场化临界点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热潮有何影响?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焦灼情绪”出现的背景。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何举措。
【科技创新—感受沧桑巨变】
材料三: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造卫星”的宏伟设想。同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二五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中指出:“发射人造卫星,将使尖端科学技术装备加速前进,开辟新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领域。”1965年5月,周恩来强调只要“651”工程(人造卫星研制发射)需要的,全国的人、财、物,不管是哪个地方、哪个单位的,一律放行,全面绿灯。
——摘编自郭兆炜《东方红一号:开天辟地启新元》1999年11月到2002年12月,我国先后四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无人飞船。2003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行获得成功。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航天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简析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理论创新——坚定前进方向】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该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共享时间:2023-02-24 难度:5 相似度:0.9
29846. (2023•交大附中•五模) 中国近现代史上,道路的选择,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救国道路】
材料一
德优题库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938年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回答图A战争后,清政府巩固统治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B所示会议召开的背景。从图B会议召开到材料一著作发表期间,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中“相反的道路”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1956-1966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时期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摘自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这个时期”(1956-1966年)我国工业建设发展的表现。阐释图C所反映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特色道路】
材料三 1978年以来城镇和农村人口收入情况表
德优题库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90年 1510.2 686.3
1978年 343.4 133.6
2000年 6280 2254.3
2017年 36386.2 13432.4
(3)回答如图会议上提出的道路。材料三表格反映了什么现象?列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复兴道路】
材料四
德优题库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摘自中共二十大报告2022年10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成“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时代背景。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3-05-24 难度:5 相似度:0.83
62517. (2021•爱知中学•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是什么?图B会议于1954年召开,被毛泽东评价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结合所学,说说你对此说法的理解。回答图C中“1956年中国发生了质变”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它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图2)
(2)依据所学补全材料二图A空白,并说出深圳的特殊地位。结合所学分析图B和图C发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图C中邓小平的南巡;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综合上述问题,从历史角度分析我们坚信这些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有利因素。
共享时间:2021-03-17 难度:5 相似度:0.79
28015. (2024•铁一中学•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中中国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于         年开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       ”。图B中         (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后,中国成为        的成员,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家实力已经达到近现代前所未有的水平。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由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及新媒体构成的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生活理念,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全球化消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已融入“地球村”经济系统内,与各国消费品和消费文化激烈碰撞,生活方式受到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改变。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利益交织、冲突战争依然存在,中国应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走出自己的前进道路,请你为国献策。
共享时间:2024-05-24 难度:2 相似度:0.75
29498. (2020•西工大附中•八模) 近代封建地主阶层掀起以引进先进技术为手段的洋务运动,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其主要地位是                     年,中国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共享时间:2020-06-08 难度:2 相似度:0.75
87772. (2023•莲湖区•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是几代人的梦想。清朝就曾有这设想,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也有规划,但限于当时国力薄弱,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凸现,建造大桥跨越长江天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中央指示:“修建的长江大桥应当成为一个卓越的建筑,它不但应以现代化的技术解决国家巨大的经济课题,而且在建筑技术上还应以雄伟壮丽的外观标志中国的新时代。”
——摘编自程中原等《红色地图:党史记忆90年成长地标》
(1)材料一图A同学们升起的旗帜,在        会议上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它象征着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图B中的桥梁是        期间的成就之一,它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图C相关历史人物在        (会议)后实际上成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后来他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某市题词,该市就是被誉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        (地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央下决心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同一历史时期,我国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两例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我国兴建的重大工程等巨大成就对实现中国梦有何重要意义。
共享时间:2023-05-23 难度:2 相似度:0.75
62575. (2017•西工大附中•七模) 德优题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共夺我之利,实为最巨……近日洋布大行,新臣制讨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两次重要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这两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享时间:2017-06-08 难度:2 相似度:0.75
87699. (2023•临潼区•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粮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的意义。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①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材料中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德优题库 “随着新的经营体制在广大农村的推行,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可以利用剩余劳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营……这是我国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方向转变的开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②由材料三图表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营体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撑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20世纪70年代中国“饭碗问题“主要由哪位科学家解决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系列改革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5-29 难度:3 相似度:0.58
87587. (2023•长安区•八下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全国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的“一大”,指规模大,一般都有4000多户;也指经营范围大,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二公”一是指通过收回农民的自留地,提高公有化程度;二是指实行军事化、集体化、战斗化,大搞公共食堂等。人民公社化运动并不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损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到1983年,这一做法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摘编自教材
(1)结合材料一,概括1958年-1978年,“人民公社”这一上层建筑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
(3)结合材料一、三,1978年前后,党和国家针对“农村土地”采取的政策有什么异同?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迅速、广泛推广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3-05-26 难度:3 相似度:0.58
45154. (2024••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美贸易总额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内部原因。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图A
①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②20世纪90年代,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图B
(2)依据材料二图A,指出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主张。选取材料二图B中的任意一个史实(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
材料三: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综合上述探究,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共享时间:2024-05-25 难度:3 相似度:0.58

kqe@dyw.com

2021-05-11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7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