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 910 944 | 100 | 28 302 403 | 100 | 5 299 517 | 100 |
1914 | 105 207 580 | 108.5 | 16 696 945 | 58.9 | 4 951 471 | 93.4 |
1917 | 51 989 185 | 53.6 | -- | -- | 2 309 160 | 43.6 |
1918 | 49 890 293 | 51.5 | -- | -- | 1 568 853 | 29.6 |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910944 | 100 | 28302403 | 100 | 5299517 | 100 |
1914 | 105207580 | 108.5 | 16696945 | 58.9 | 4951471 | 93.4 |
1917 | 51989185 | 53.6 | - | - | 2309160 | 43.6 |
1918 | 49890293 | 51.5 | - | - | 1568853 | 29.6 |
![]() 图A左宗棠 |
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本(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95-1911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11-1914 | 340 | 5600 | 31 | 510 |
1914-1919 | 470多 | 13000 | 75 | 1625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
![]() |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 图B |
时间 | 开放城市(地区) |
1980 | 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
1984 | 14个沿海城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等) |
1985 |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 |
1988 | 海南经济特区 |
1990 | 上海浦东开发区 |
1992 | 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
![]()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新厂牌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样一个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开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搭建了一个极为有利的社会制度平台,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摘编自李捷《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 |
![]()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 ——摘编自人民网《大国外交》 |
![]() |
新文化运动健将们对全盘西化和因循守旧的清醒认识,不仅拓宽了思想启蒙的领域和视野,而且促进了中国人探索适合本国道路时代的来临,中国近代社会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朱建磊《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回眸》 |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勾画中国式的现代化蓝图时,注重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未来方向。……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建国以来又一次较为明显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
msy@dyw.com
2017-06-08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