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答案]
(1)转变: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原因: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市场。(2)场景:签署《独立宣言》;贡献: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背景:经济大危机;调整: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变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原因: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认识:国家治理应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国家政策的制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时调整国家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并进行制度改革,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实现了由“单独国王到议会的国王’”的转变。根据材料一图B“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形成“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有: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市场等。
(2)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图A是签署《独立宣言》的场景;林肯的主要贡献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罗斯福1933年在美国国会上讲话的背景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大危机;为此,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根据材料“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回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共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从而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材料“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可知,1921年到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4)根据材料四“沙皇时代”与“1937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可知,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主要得益于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治理应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国家政策的制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时调整国家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并进行制度改革,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
故答案为:
(1)转变: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原因: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市场。
(2)场景:签署《独立宣言》;贡献: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背景:经济大危机;调整: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4)变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原因: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认识:国家治理应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国家政策的制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时调整国家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并进行制度改革,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苏俄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