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22843. (2018•师大附中•七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东迁后,有的国土赐给了功臣,有的被诸侯、少数民族所占,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
--《史记•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四
德优题库
(3)阅读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不同,并概括这一变化反映的时代趋势。
材料五  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230次。
(4)依据上述材料,概况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
共享时间:2018-08-24 难度:5
[考点]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据材料一“平王东迁后,有的国土赐给了功臣,有的被诸侯、少数民族所占,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和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春秋时期出现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
(2)据材料三“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的原因是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由图片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战国时期,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目的是兼并,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目的是争霸。这一变化反映的时代趋势是统一。
(4)由“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230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故答案为:
(1)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战国:兼并,春秋:争霸;统一。
(4)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点评]
本题考查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属于"压轴题",熟悉考点和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89117. (2016•莲湖区•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论语?宪问》材料三:
德优题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桓公九合诸侯”,为什么说是“管仲之力也”?齐桓公在称霸过程采取的正确策略是什么?
(3)判断材料三中的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与图1相比,图2中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4)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至少两个)
共享时间:2016-11-17 难度:3 相似度:1.67
87847. (2021•周至县•七上期中) 某校七年级(4)班同学以“春秋战国的政治形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动荡不安的春秋】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齐、楚两国先后称霸的国君是谁?
【求变图强的诸侯】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商鞅废除井田制度,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罚不私亲近。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一》
(3)从材料三中能够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商鞅变法中得到的启示。
【干戈不息的战国】
材料四: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前后持续5个月之久,秦国名将白起率60万大军同赵 国军队在长平一带交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4)根据材料四,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
共享时间:2021-11-13 难度:3 相似度:1.67
87750. (2022•莲湖区•七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采用了哪一制度管理国家。该制度的受封对象有哪些人?受封对象有哪些权力?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周王朝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社会变化,并说明该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材料四:春秋战国以降,周天子式微,诸侯征战不断,企图通过兼并战争争得霸主地位,但客观上也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兼并战争对当时社会有何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一个恰当的主题。
共享时间:2022-11-18 难度:3 相似度:1.67
86936. (2024•西工大附中•七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图A王朝是        (人物)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定都于①       (地名);图B王朝于        年建立,定都于②       (地名)。
材料二: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李惺在魏国推行变法……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在当时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七年级教材(2)依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位人物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怎样的繁荣局面。
(4)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动荡与变革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根本原因。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社会变革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11-20 难度:3 相似度:1.67
86889. (2024•高陵区•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兼并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积极影响。列举春秋时期两位霸主的名称。
材料三: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在三晋之一的魏国开始其政治生涯,其间耳濡目染,深受三晋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商鞅入秦变法,结合秦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各项法律,并且前后推行这些法律长达10年之久……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先秦卷》②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概括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因素。
共享时间:2024-11-16 难度:4 相似度:1.5
88623.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上期中) 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发现舜的确贤明能干,经过多次考验,最后把首领的职位传给了舜。舜即位后,派禹治理洪水,禹治水成功。后来,舜就选择禹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夏传子,家天下”。
--《三字经》材料三:
德优题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种传位方式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此时的传位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观察《周初形势图》,指出周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请写出材料三中等级结构图的前四排分别代表的等级。如何评价该制度。
(4)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观察《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按东南西北的方位写出图中方框所代表的诸侯国。
共享时间:2018-11-24 难度:5 相似度:1.5
40860.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上期中) 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发现舜的确贤明能干,经过多次考验,最后把首领的职位传给了舜。舜即位后,派禹治理洪水,禹治水成功。后来,舜就选择禹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夏传子,家天下”。
--《三字经》材料三:
德优题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种传位方式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此时的传位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观察《周初形势图》,指出周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请写出材料三中等级结构图的前四排分别代表的等级。如何评价该制度。
(4)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观察《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按东南西北的方位写出图中方框所代表的诸侯国。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5 相似度:1.5
88691. (2018•莲湖区•七上期中)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时政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轩辕”指的是谁?“轩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后人是怎样尊称他的?
【方式二歌谣学史】
       建夏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       。夏桀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天子统治有加强,       行天下固。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
(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
【方式三图片学史】
德优题库
(3)图1中首先称霸的是谁?他在称霸过程中打着怎样的旗号?与图1相比,图2为什么没有晋国了?
(4)图1和图2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治之下?
(5)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共享时间:2018-11-15 难度:5 相似度:1.4
87244. (2023•西咸新区•七上期中)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动”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图片?了解经济发展】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都江堰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其善于利用地势、水势,采取无坝分水,实现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灌溉。这一切说明都江堰工程充分顺应和利用了水的自然特性,实现了人水和谐。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编自邹礼洪《古都江堰“以水治水”的技术成就》(1)图A和图B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领域的哪一现象?根据材料一,概括都江堰“之所以与众不同”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史料?解读政治动荡】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摘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近……
——摘自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则史料分别反映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地图?阐释战争影响】
材料三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德优题库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观察图C,列举一场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役。
【名言?感受思想解放】
材料四
德优题库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指出图D人物在政治上的主张。根据材料四,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繁荣局面”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共享时间:2023-11-28 难度:5 相似度:1.33
88624.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上期中)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时政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轩辕”指的是谁?“轩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方式二:歌谣学史】
建夏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       。夏桀本是亡国君,       灭夏建商朝。       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天子统治有加强,       行天下固。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
(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
【方式三:图片学史】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德优题库
(3)图一中首先称霸的是谁?他在称霸过程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与图一相比,图二为什么没有晋国了?
(4)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治之下?两幅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共享时间:2018-11-24 难度:5 相似度:1.25
40861.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上期中)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时政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轩辕”指的是谁?“轩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方式二:歌谣学史】
建夏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       。夏桀本是亡国君,       灭夏建商朝。       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天子统治有加强,       行天下固。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
(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
【方式三:图片学史】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德优题库
(3)图一中首先称霸的是谁?他在称霸过程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与图一相比,图二为什么没有晋国了?
(4)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治之下?两幅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5 相似度:1.25
103713. (2024•西安八十三中•七上一月)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华夏共祖辉煌】
材料一:
中华民族,并不是由单一的族群形成的。从远古时代开始,各个不同的族群交错居住在一起,通过交流和相互往来,逐渐摒弃了彼此间的小差异,形成了一个大的共同点,慢慢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族群形态,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华夏族。
——摘译自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德优题库
图A黄帝陵
(1)材料一反映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根据图A及所学知识,指出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两位人物。
【迁都伐纣兴邦】
材料二:
《尚书?盘庚篇》说:“现在百姓因灾害而流离失所,没有安定的止息之地。”这说明迁都的原因是为了民众躲避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政治上的动乱和纷争,也给人民带来无穷灾祸,迁都殷可以帮助盘庚稳定政权,缓和社会矛盾。 德优题库
图B利簋腹内的铭文拓片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王盘庚将都城迁至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B中①代表的人物。该人物是通过什么方式推翻旧王朝的?
【春秋新政英豪】
材料三:
在周平王的时候,周王朝的力量已经衰落,诸侯国之间强者吞并弱者。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开始强大起来,国家的重大决策实际上是由这些强大的诸侯国来掌控的。
——摘译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德优题库  图C春秋争霸形势图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政治呈现出的新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图C时期的一位霸主。
【安边融合典范】
材料四: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魏绛向国君提出“和戎”主张。这一主张冲破传统偏见的束缚,开创了我国历史上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指出材料四中魏绛的主张。根据材料四,概括春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4-10-10 难度:2 相似度:1
89186. (2016•蓝田县•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周朝时期国家土地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西周诸侯国军队由周天子的守臣掌管。而东周诸侯国军队则为国君所掌握,这直接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微。春秋时期,随着并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王宣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从这时起,大国兼并小国后,多以其国土置县,“封建”制度逐渐式微。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述诸侯对周王的义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制度逐渐衰微的主要原因。
共享时间:2016-11-10 难度:2 相似度:1
30465. (2022•铁一中学•七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材料二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逐(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改革的内容。依据图A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请你分析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请你列举他有哪些“去夷即华”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3-08 难度:2 相似度:1
28389. (2022•远东二中•七上一月) 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 如图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2)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材料二 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一说此制度的作用。
(4)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哪四个等级?
材料三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割据状态的出现。
(5)材料三中割据状态的出现指的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什么现象?
共享时间:2022-10-21 难度:2 相似度:1

dyls2018

2018-08-24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83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