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08748. (2023•临潼区•七下期末) 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不断交流、相互借鉴,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也在发生变化。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大国辐射】
材料一: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两例史实说明“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分析唐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相互交流】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与宋朝相比,元代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概括宋元时期发达中外交通的历史意义。
?【主动与被动】
材料三: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德优题库?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的原因。再列举一例明朝对外关系的史实。
【展望未来】
材料四: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陕西有句农谚,“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中亚谚语也说,“付出就有回报,播种就能收获”。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奋斗,积极推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迎接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德优题库
(4)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对外交往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史为鉴,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带给当今我国发展的启示。
共享时间:2023-07-26 难度:4
[考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1)史实: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原因: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对外政策开放。(2)机构:市舶司。特点: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意义: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3)地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原因: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史实:戚继光抗倭。(4)变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启示:对外开放能促进经济文化发展;闭关锁国则导致落后挨打;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
[解析]
1)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说明“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求取佛经精义,在天竺,寻师访友,在他晚年的时候,把印度的佛教、地理,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他在日本传授佛经、文学、建筑,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分析得出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加以管理,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宋朝驿站比较发达,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西亚及东欧等地区、商人往来非常方便,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外经济。中国的创造发明、火药,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历法、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天文、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3)地点: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1405年﹣1433年,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郑和的远航。史实:明朝对外关系史上,还有武力冲突。
4)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对外交往政策的变化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言之有理即可;闭关锁国则导致落后挨打,善于学习交流。
故答案为:
1)史实: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机构:市舶司。特点: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意义: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如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农业,对欧亚国家的社会。西方的药物、历法,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3)地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原因: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4)变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启示:对外开放能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友好合作。
[点评]
本题考查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政策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29635. (2023•爱知中学•七下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达到140多个。陆路与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选自部编七下《中国历史》?
?(1)上图中元朝定都于①是        ?根据上图,总结元朝对外交通的特点有哪些?根据材料,概括宋元对外交往的积极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材料二:
德优题库 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他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
——席龙飞《伟哉郑和宝船》?
?①材料二中的航行路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远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远行的意义。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②材料三反映出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如何评价此政策?清政府设立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结合所学,指出元到清对外政策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中国今天的发展有何启示?
共享时间:2023-07-27 难度:5 相似度:1.8
22877. (2018•师大附中•七下期末)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帝,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 (至少一例)
(2)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18-08-29 难度:5 相似度:1.75
30937. (2024•滨河中学•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贸易线路中的①处是        (地名),(自从        (历史人物)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图B朝代设立        (机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图C        (事件)以暴力的方式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材料二:唐朝时期,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南部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考察某一文化圈的形成,固然要从一定的社会着眼,也要从文化的载体——具体的人出发。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为了输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文化圈”在唐朝逐渐形成的原因。依据如图,指出元朝交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交通发展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文明交往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3-21 难度:5 相似度:1.5
30412. (2023•师大附中•九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1)材料一图A中的朝代都城是        ;其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图B中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红海沿岸;图C中的罗马帝国在        年建立。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两个隋唐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史实。结合所学,分析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3)综合上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5-20 难度:5 相似度:1.35
26246. (2024•滨河中学•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贸易线路中的①处是        (地名),(自从        (历史人物)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图B朝代设立        (机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图C        (事件)以暴力的方式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材料二:唐朝时期,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南部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考察某一文化圈的形成,固然要从一定的社会着眼,也要从文化的载体——具体的人出发。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为了输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文化圈”在唐朝逐渐形成的原因。依据如图,指出元朝交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交通发展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文明交往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4-12 难度:3 相似度:1.35
28572. (2023•师大附中•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德优题库
材料二: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 交往史实
西汉 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唐朝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宋朝 设立市舶司;指南针外传;海路贸易兴盛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
明朝 郑和下西洋;荷兰侵占台湾
清朝 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
(1)材料一图A①       (国家)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地,东汉时期,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        (国家)。图B中②处是玄奘西行的目的地        (国家),图C进军示意图,以暴力的方式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汇的新时代。这场征伐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唐时期对外交往密切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4-24 难度:5 相似度:1.25
29045. (2019•高新三中•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三:《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千,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材料四:郑和船队七下 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大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1)材料一图A描绘的是        (城市)的繁荣景象,图B所示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被称        ,图B 和图C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共同反映了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唐来时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②宋朝城市娱乐场所叫什么?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的商业贸易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共享时间:2019-03-21 难度:5 相似度:1.18
29260. (2023•理工大附中•七下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革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清高宗实录》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中交通路线的起点位于①       (填地点);图B中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位于②       (填地点),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沿岸;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2)材料二体现出当时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指出清朝统治者采取这种对外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对外政策的影响。
(3)国运的盛衰与所采取的不同对外政策有一定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7-24 难度:4 相似度:1
30776. (2017•西北大附中•七下期中)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①和③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并列举这两个国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二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2016年4月25日中国新闻网(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艘“商船”原定的航行路线。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
材料四
宋朝历史情况简表
朝代或作品历史情况或内容
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宋朝初期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
宋朝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
(4)材料反映我国宋朝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怎样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共享时间:2017-05-21 难度:4 相似度:1
27902. (2024•高新一中•七下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中,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图B中,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机构)加以管理;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材料二: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间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杭州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手工业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你认为应当如何促进西安城市的发展?
共享时间:2024-08-19 难度:4 相似度:1
28978. (2016•师大附中•四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但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如图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的“本业”是指       ,“末利”是指       ,其反映出的政策是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朝进行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的确切含义,并分析其没有产生爆炸性影响原因。
②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原因。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东西方的贸易特点有何不同?
共享时间:2016-04-28 难度:4 相似度:1
18721. (2018•永春三中•模拟) 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三: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
﹣﹣《全球时代的美国》
材料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 使许多人贫穷。
﹣﹣《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其实现这一手段的政治、经济的前提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
(5)你同意材料五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共享时间:2018-07-09 难度:5 相似度:0.9
29036. (2018•师大附中•五模) 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材料三: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材料四: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
--《全球时代的美国》材料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 使许多人贫穷。
--《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其实现这一手段的政治、经济的前提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
(5)你同意材料五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共享时间:2018-04-24 难度:5 相似度:0.9
29874. (2023•高新一中•八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汉武帝时期派        (人物)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公元前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图B时期,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文献)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根据图C,至8世纪中期,       (国家)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材料二:唐朝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唐朝丝绸之路上,由各国商贾、使节带来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据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丝绸之路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对外交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共享时间:2023-06-06 难度:2 相似度:0.75
26451. (2023•陕西省•真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和图B中共同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4世纪初,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许多重大发明都是由他们传入欧洲的。
材料二:(南宋)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对外贸易的繁盛超过了北宋,形成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据记载,当时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多达五十多个。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对外贸易 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23-06-20 难度:3 相似度:0.75

le@dyw.com

2023-07-26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7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