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2小题共24分)
1.
(本题2分)
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绘制年代尺是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
(本题2分)
如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
B.经济重心的南移
|
C.疆域面积的扩大
|
D.商品经济的繁荣
|
3.
(本题2分)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有可能( )
①晚上出门吃到宵夜
②在集市上买到景德镇产的青花瓷
③在瓦子里听艺人说书、唱曲
④看到占城稻和玉米的大面积种植
⑤看到农民使用秧马拔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4.
(本题2分)
如图,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明北京城的这一设计突出显示了(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
B.皇权的核心地位
|
C.军机处总揽朝政
|
D.封建统治的衰落
|
5.
(本题2分)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
6.
(本题2分)
如图所示的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7.
(本题2分)
2023年6月11日,历时20余天的明代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宣告顺利结束,这一水下考古为研究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提供了( )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档案文书
8.
(本题2分)
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
B.国家疆域的奠定
|
C.西北边疆的巩固
|
D.对外交往的加强
|
9.
(本题2分)
下面关于清代初期经济繁盛的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
①高产农作物推广
②工商业市镇增多
③出现成熟的手工作坊
④形成大型的商帮
10.
(本题2分)
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
|
B.闭关政策推行
|
C.官僚机构臃肿
|
D.君主专制强化
|
11.
(本题2分)
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A.强化中央集权
|
B.维护国家统一
|
C.完善监察制度
|
D.推进民族交融
|
12.
(本题2分)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下列关于古代文学艺术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B.宋词著名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C.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D.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成书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