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01954. (2024•莲湖区•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王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的封建国家;图B和图A相比版图扩大,得益于        (人名)出使西域后,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元朝时期,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公元前4世纪,通过10年征战        (人名)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也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达到,超过)元。汉梗(抵御)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明]宋濂《元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的特点,并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元朝统一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24-04-08 难度:5
[考点]
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答案]
(1)统一的多民族、张骞、回族、亚历山大。(2)特点:元朝疆域最辽阔;元朝征服四方;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意义: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坚实基础;大体确立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沿用;对国家领土主权的捍卫,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的逐渐确立与发展;民族交融;农耕文明的持续发展,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通过丝绸之路的积极对外交往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A王朝是秦朝;图B西汉和图A秦朝相比版图扩大,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交融;公元前4世纪、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也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
2)依据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然幅员之广,超过)元,隋不能服东夷,宋患常在西北,则起朔漠,平西夏,臣高丽,遂下江南。故其地北逾阴山,东尽辽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元朝征服四方。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知,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局面;大体确立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对国家领土主权的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的逐渐确立与发展;农耕文明的持续发展;通过丝绸之路的积极对外交往等。
故答案为:
1)统一的多民族、张骞、亚历山大。
2)特点:元朝疆域最辽阔;元朝征服四方。意义: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局面;大体确立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
3)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沿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30314. (2022•西安八十五中•七下期中)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状,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初疆域概况,并分析元朝统一的意义。
材料三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的名称。
材料四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元朝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
(5)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23-06-13 难度:4 相似度:1.5
87683. (2023•未央区•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中的朝代建立于公元        年。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城市名称);在图B中的朝代,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在澎湖岛设置了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这(达到,超过)元。汉梗(抵御)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明)宋濂等《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的特点。并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国家统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共享时间:2023-05-29 难度:4 相似度:1.5
28992. (2018•高新三中•三模) 行省制是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材料:
材料一: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元史﹒卷91》材料二:元朝行省的 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敬,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三: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其意图。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
共享时间:2018-03-28 难度:1 相似度:1.25
30448. (2023•汇知中学•七下期末)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交往交流】
材料一: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摘编自王建《凉州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摘编自元稹《法曲》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材料一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状况?从材料中能看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交融发展】
材料二:元朝的民族交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民族之间互相影响、接等和包容,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润而成的s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通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摘编自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国家统一】
材料三(如图):
德优题库
(3)元朝在材料三图中序号②和③处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简述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巩固边疆】
材料四: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西北地区的管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a.册封达赖和班禅;b.建立金瓶掣签制度;c.设置驻藏大臣;d.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e.设置伊犁将军。
(4)请从材料四中分别找出清朝管辖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措施各一项。(填写序号即可)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
【感悟提升】
材料五:2023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享时间:2023-07-13 难度:5 相似度:1.18
28232. (2023••七下期中)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元朝形势图
德优题库
材料三: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疆域概况,并分析元朝统一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的名称。
(4)元朝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
(5)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23-05-28 难度:3 相似度:1.17
28078. (2024•铁一中学•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人物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在政治上完善        (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在他统治时期,唐朝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图B人物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        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1069年,宋神宗任用        进行变法,力图实现富国强兵。
材料二:秦汉至唐时期主要依据山川地形等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称为“山川形便”。而元代一改前代做法,明确以“犬牙相入”为行省划界的主导原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控制。以今汉中地区为例,其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秦岭阻隔,元以前一直被划入秦岭以南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到元朝时,汉中被一分为二,分属陕西、四川两行省。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2)唐朝后期,中央权力衰微,地方逐渐形成了什么局面?依据材料二,指出汉唐到元代划分地方行政区划的原则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5-28 难度:3 相似度:1.17
26280. (2024•西工大附中•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图A王朝建立后,公元前        年,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西汉灭亡后,宗室        在公元25年称帝,史称东汉;东汉明帝时,派        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图B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形势图,日耳曼人先后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克洛维于481年建立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图C中蒙古政权(元朝)在该地区所设机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D中清朝管理该地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结合你的回答,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3-21 难度:3 相似度:1
31116. (2024•西工大附中•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图A王朝建立后,公元前        年,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西汉灭亡后,宗室        在公元25年称帝,史称东汉;东汉明帝时,派        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图B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形势图,日耳曼人先后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克洛维于481年建立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图C中蒙古政权(元朝)在该地区所设机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D中清朝管理该地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结合你的回答,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4-24 难度:4 相似度:1
30063. (2023•师大附中•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在西藏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边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1)材料一中图A的朝代建立于公元        年,图A中①处设置的机构是        ,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图B时期,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②       (机构)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图C是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了法律文献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2-24 难度:5 相似度:0.83
87134. (2023•长安区•七上期中)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秦统一中国”为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德优题库
【拓展统一疆域】
材料一:及至(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边境),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1)结合材料一,从东南西北方向,说明秦朝疆域大致范围。
【创新统一制度】
材料二:王(嬴政)曰:“去‘泰’,著(留下)‘皇’,采(用)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秦始皇)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设置)诸侯不便。”(秦)始皇曰:“廷尉(李斯)议是(说的正确)”
——《史记?秦始皇本纪》(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模式包括哪些基本制度?
【推行统一措施】
材料三:(战国时期)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统一)之。
——(五代十国)徐锴《说文系传》材料四:
德优题库
(3)结合材料三、四,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秦朝的历史阶段特征。
共享时间:2023-11-24 难度:3 相似度:0.75
86729. (2024•西光中学•七上期中) 秦朝虽二世而亡,却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秦王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秦王”是指谁?根据材料分析秦能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重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秦始皇首创的“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的制度是什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全国推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两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分别有什么作用?
(4)结合秦统一天下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其在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共享时间:2024-11-14 难度:3 相似度:0.75
86695. (2024•长安区•七上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图A秦朝形势图 秦始皇诏版铭文:“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图B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左图)。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之下设“九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摘编自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1)结合材料一,指出秦朝的都城名称。简述秦朝疆域范围。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秦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共享时间:2024-11-30 难度:3 相似度:0.75
22876. (2018•师大附中•七下期末) “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设置机构,有效管辖
德优题库
材料二:因俗而治,兴教安众
德优题库
材料三:汉藏交流,相互促进
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纳入元朝版图和元朝对西藏的具体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国内地之间官员、僧人、商贾的相互来往,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发展,共同促进和繁荣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内的统一的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元代内地的建筑技术、造船技术、陶瓷工艺、雕版印刷技术及器材等科技文化相继传入西藏,对藏族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及其文化艺术也先后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内地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朝统治西藏:万里雪域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清朝取代明代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西藏自身也在这200多年的安定中,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文化,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奠定了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清朝时期,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藏在线•清朝时期》(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
(2)请参照范例,从材料二图二、三中选择一幅图片,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元朝与清朝对西藏采取措施的共同特点。
范例:元朝时,元世祖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元朝与清朝对西藏有效管辖,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共享时间:2018-08-29 难度:5 相似度:0.75
88007. (2021•临潼区•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制度是秦代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起源于春秋时,秦、楚、晋等国初在边地设县,为具有军事性质之组织,后逐渐在内地推行,变为地方政权组织。秦统一后,在全国普遍实行。后为历代封建王朝沿袭,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组织的重要部分。
--摘编自《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统一六国之年(公元前221年)便立即推行了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一整套措施。度、量、衡制度的统一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需要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俞伟超、高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历史功绩》材料三:秦朝建立后,得益于国家统一和雄厚的财政实力,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字上的统一对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能够形成这一“交通体系”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为形成这一“交通体系”秦朝统治者进行的努力。
共享时间:2021-11-11 难度:3 相似度:0.75
87792. (2022•蓝田县•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的统一是继商周时代“有着广大统治区域的统一王朝”之后,又经历了“充满了战乱和分裂”的东周时代,实现“重新统一”。当然,秦代的“广大统治区域”已经与商周时代的“广大统治区域”完全不同。秦帝国的建立,版图的规模,行政的力度,控制的效能和文化理念的同一,也与商周时代完全不同。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材料二:
德优题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统一的货币政策,废除六国经常使用的不同形态、重量的货币,铸造并发行了方孔铜钱,奠定了中国自秦至清延续两千一百多年方孔铜钱材质、形态的使用基础。
材料三: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了整个封建时代。该制度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郡县制的出现既有历史文化传承因素,也有经济发展的现实政治需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图片是秦朝统一铸造的货币,指出其名称。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影响。
共享时间:2022-11-10 难度:3 相似度:0.75

hux@dyw.com

2024-04-08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1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