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俄国农奴制废除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
C.新经济政策实施
|
D.斯大林模式推动
|
国家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苏联 |
生产量(磅) | 103 | 92 | 92 | 51 | 17 | 11 |
A.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C.德英两国成为西欧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B.日本开始实现经济腾飞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
A.美苏之间的冷战
C.苏联境内的大峡谷
B.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D.弊端重重的斯大林体制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农业高速发展进步
C.勃列日涅夫首先开启了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D.苏联模式弊端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增长 | 年均增长速度 | |
重工业 | 18.4倍 | 21.2% |
轻工业 | 6.2倍 | 14.1% |
农业 | 26% | 1.5% |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B.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政府对经济的建设不够重视
D.突破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A.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商品经济
B.大力推行工业化
D.实行农业集体化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
C.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A.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
B.计划经济体制在此时发挥积极作用
C.此时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卓有成效
D.苏联比美国的经济体制更为优越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A.农业集体化
C.戈尔巴乔夫改革
B.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年份 产品 |
1913年 | 1928年 | 一五计划初步方案(最低方案) | 一五计划最佳方案(最高方案) | 十六大报告追加数 | 实际完成数(1932年) |
煤(万吨) | 2910 | 3550 | 6800 | 7500 | - | 6440 |
生铁(万吨) | 420 | 338 | 800 | 1000 | 1700 | 616 |
棉织品(亿米) | 25.82 | 26.78 | 57 | 62 | - | 26.94 |
A.重工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C.棉织业几乎停滞不前
B.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
D.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情况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
B.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
国家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苏联 |
生产量(磅) | 103 | 92 | 92 | 51 | 17 | 11 |
A.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C.德英两国成为西欧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B.日本开始实现经济腾飞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
br@dyw.com
2015-11-25
初中历史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