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位次 | 1860年 | 1870年 | 1880年 | 1900年 |
1 | 英国 | 英国 | 美国 | 美国 |
2 | 法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3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英国 |
4 | 德国 | 德国 | 法国 | 法国 |
年代 | 1950 | 1960 | 1971 |
资本主义世界 | 100 | 100 | 100 |
美国 | 48.5 | 31.2 | 9.7 |
日本 | 1.3 | 3.2 | 12.4 |
西欧国家 | — | 26.5 | 30 |
图A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白银相关数据表(单位:百万银元)
|
1816年后,英国依靠殖民地的金矿与工业革命打造了一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欧洲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引进资本,与此同时英国在亚、非、美洲的经济活动加速了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进程。至19世纪下半叶,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已覆盖全球,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
![]() |
一战打破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黄金储备实力以及对欧洲贸易的竞争优势,使欧洲金融体系对其有了特殊的依赖。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宣布实行汇率调控的经济新政,加剧了欧洲对美元的依赖,此举表明了美元成为国际主导性货币的开始。 ———摘编自金卫星《美元的崛起与欧美经济民族主义博弈》 |
二战后……美国通过“条件苛刻的援助”,欧洲市场的门户被打开,为美国战后过剩的生产能力提供了市场,也让美元由欧洲的国际结算货币顺势登上了世界货币的制高点,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西欧经济也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一度沦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的附庸。 ——《美元国际地位的历史演变》 |
![]() |
15-19世纪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简表(单位:百万)
|
19世纪以前,亚洲(除印度外)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还是独立的,与欧洲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联系。然而,到19世纪晚期,整个非洲几乎都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亚洲的政治和经济也被欧洲所控制。到下个世纪时,欧洲的优势地位已经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 ——摘编自【美】唐纳?德、卡根等《西方的遗声》 |
![]() |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的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增有减。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订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反而相对地增强了。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
![]() |
世界经济已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不断扩大同其他集团的联系,加深着集团间犬牙交错关系和相互渗透,而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他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资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
![]() |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历史的发展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它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与此同时,在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和经济开发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与欧美国家比较起来,亚非拉国家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极具艰难曲折的,充满了险阻和挫折,阻力主要来自欧美列强的掠夺和奴役性政策。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二 |
项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最高工时 | 55小时/每周 | 40小时/每周 |
最低工资 | 60美分/每周 | 12美元/每周 |
国家 | 1913年 | 1920年 |
俄国 | 175.1 | 126.6 |
德国 | 66.9 | 42.8 |
奥匈帝国 | 52.1 | - |
法国 | 39.7 | 39.0 |
英国 | 45.6 | 44.4 |
①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②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 ④1942年1月,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的增长极为迅速。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750万人,1990年增至1.54亿、2000年增至1.75亿,2005年增至1.95亿,2010年增至2.14亿。数据显示,2013年,按地区发展水平划分,近59%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的国际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41%。 ——摘编自张秀明、密素敏《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 |
![]() |
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以19世纪30年代的电磁理论的建立为发端,是使“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相互关系发生根本改变的一个转折期。 ——高创平《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
![]() |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向前的动力,向后的阻力”均有了新发展。一方面,以信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奏响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新乐曲,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巨大阻力。当然,经济全球化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向前发展。 ——《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阶段特征及规律》 |
国别 | 美国 | 日本 | 西德 | 法国 |
工业产值 | 37.8% | 9.45% | 10.1% | 6.5% |
出口贸易 | 15.2% | 6.9% | 12.2% | 6.4% |
黄金外汇储备 | 15.5% | 5.2% | 14.6% | 6.3% |
阶段 | 时间 | 主要涉及地区 | 主要表现 |
第一阶段 形成 |
16世纪﹣19世纪中叶 | 由欧洲到北美 |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
第二阶段 发展和扩散 |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 逐渐波及世界 |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第三阶段 在全球的确立 |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 亚、非、拉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第四阶段 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全球 |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
aal@dyw.com
2024-07-31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