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CaO→Ca(OH)2
C.CaCO3→CaO
B.CaO→CaCO3
D.Ca(OH)2→CaCO3
A.
表示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C.
表示向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B.
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CuO粉末
D.
表示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
A.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ZnO和Zn(OH)2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A.Ca(OH)2和H2
C.CaCO3、NaOH和H2
B.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
A.0点时,溶液中共有2种离子
B.M点时,溶液pH<7
C.N点时,溶液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D.P点时,溶液呈无色
A.上述操作有错误的是④⑤
B.纠正错误操作后,实验操作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C.取上述操作得到的盐2.5g,加水47.5mL,完全溶解后,所得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
D.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可依次加入试剂:过量的BaCl2、Na2CO3、NaOH溶液及稀盐酸
A.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b
B.①~③溶液中,只有②是饱和溶液
C.①~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③>②>①
D.若将②升温至t2℃,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A.步骤①和②的顺序不能颠倒
B.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尽Mg2+
C.步骤③中所得沉淀的成分是碳酸镁和碳酸钙
D.步骤④中只发生了中和反应
A.按照物质分类,碳酸钙属于盐
B.两步反应生成CO2总质量与煅烧程度无关
C.煅烧前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D.煅烧越充分则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量越少
A.三种反应物均可在食品加工中用作膨松剂
B.用加热的方法无法区分NaHCO3和NH4HCO3
C.充分加热等质量的三种反应物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D.三个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A.加入的固体a可能是硝酸铵
B.锥形瓶中液体只有Ⅰ和Ⅱ为饱和溶液
C.试管中发生的一定是物理变化
D.锥形瓶中液体的溶质质量分数:Ⅰ=Ⅲ>Ⅱ
A.“粗米”到“得酒”发生了缓慢氧化
B.“曲”在酿酒过程中可起催化作用
C.“酒”的主要成分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D.“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烧杯中的物质 | X溶液 | |
A | 未打磨的铝片 | 稀硫酸 |
B | Na2CO3和NaOH溶液 | 稀盐酸 |
C | 稀盐酸和稀硫酸 | BaCl2溶液 |
D | HCl和CuCl2溶液 | NaOH溶液 |
A.A
B.B
C.C
D.D
mdt@dyw.com
2016-03-16
初中化学 |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