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 |
B.溶液的pH
![]() |
C.硫元素的化合价
![]() |
D.溶解时放出的热量
![]() |
A.0点时,溶液中共有2种离子
B.M点时,溶液pH<7
C.N点时,溶液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D.P点时,溶液呈无色
A.甲中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A.该氢氧化钠样品已变质
B.该实验过程中Na+浓度逐渐减小
C.100s时溶液的pH>7
D.200s后溶液中的溶质始终只有一种
A.a1点的溶液pH<7
B.a2点的溶液中溶质可能有BaCl2
C.b1点和b2点的溶液pH=7
D.c2点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A.X的化学式为KHCO3
B.4CO2表示4个二氧化碳分子
C.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还能为宇航员提供氧气
A.b点和e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是Na2SO4和H2SO4
B.从d到e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变大
C.温度曲线从室温逐渐上升,说明该反应放热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A.进行甲实验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呈红色
B.图乙中d-m段发生反应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C.图乙中m~n段pH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碱性物质被酸消耗
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和NaCl
A.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丙、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和
A.固体X可能是NaOH,一定不是NH4NO3
B.由①到②的现象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锥形瓶中的Ca(OH)2溶液(不包括试管中的溶液),②③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D.锥形瓶中的Ca(OH)2溶液(不包括试管中的溶液),①②③都为各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A.图1中的步骤①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氧气等为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由碳酸氢铵的保存和施用方法可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D.碳酸氢铵可以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溶液呈碱性)混合使用
A.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B.空气分离属于分解反应
C.X与H2的“转化”中,X中元素化合价降低
D.“合成”时,NH3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3:4
A.都含有氢元素
B.均由氢原子和另外一种原子构成
C.三种物质中除了氢元素的另一种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2、-1
D.三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NH3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
B.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A.以上反应共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B.上述反应中含氮物质的氮元素化合价均为-3价
C.纯碱的热稳定性比小苏打更好
D.Na2CO3溶液呈碱性,所以属于碱类物质
fzm@dyw.com
2017-04-07
初中化学 |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