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样品物质 | 方案一 | 方案二 | |
A | 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 测溶液pH | 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 |
B | 氧化铜和木炭粉 | 看颜色 | 在空气中灼烧 |
C | 尿素CO(NH2)2与(NH4)2SO4 | 加BaCl2溶液 |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
D | Ca(OH)2溶液与CaCl2溶液 | 通入CO2 | 加K2CO3溶液 |
A.A
B.B
C.C
D.D
A.FeCl3、NaOH、KCl、Ba(NO3)2
B.K2CO3、Ba(OH)2、KOH、稀HNO3
C.K2SO4、Na2CO3、稀HCl、稀HNO3
D.CaCl2、AgNO3、Mg(NO3)2、NaCl
选项 | 目的 | 方案一 | 方案二 |
A |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
B |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 |
C | 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 分别测溶液的pH | 取样,加FeCl3溶液 |
D | 鉴别化肥NH4Cl和NH4NO3 |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 |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
A.Fe2+、Fe3+质子数相同,但质量差异大
B.若表示阳离子,则x<18
C.2CO2中两处“2”的含义分别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两个氧原子”
D.符号“N2”和“Ne”都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 分NaCl和NH4NO3 | 加水溶解后,测溶液的温度 |
B |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 |
C |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除去CO中的C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 |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C.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碘会引起贫血
D.塑料质轻易加工,成本较低,可用热固性塑料来制造电插板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蜡烛逐渐熄灭
C. 铝片上有划痕
D.冷却后粗铜丝b端略上升
A.环境: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B.农业: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C.安全: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迅速用水将火浇灭
D.健康:婴幼儿适当补锌,可以有效预防佝偻病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NaCl固体和NH4NO3固体 |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
B |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
C | 检验NaOH是否变质 | 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
D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
A.A
B.B
C.C
D.D
A.木炭、活性炭因其疏松多孔,均可作为除味剂
B.关闭天然气阀门和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用了相同的灭火原理
C.增大氧气的浓度或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均可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洗掉油污既可用汽油也可用洗洁精,前者因汽油溶解了油污,后者发生了乳化作用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原理 |
A | 用石灰浆刷墙 | 氢氧化钙能与氧气反应 |
B | 井水洗衣服,产生泡沫较少 | 井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 |
C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 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 |
D |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或通风) |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A.A
B.B
C.C
D.D
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速率只能使用催化剂
B.酸雨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阳离子是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则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D.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化合价可能不同,在相同物质中化合价也不一定相同
选项 | 应用 | 解释 |
A | 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 活性炭能将硬水软化 |
B | 篝火晚会结束时可以浇水灭火 | 水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C | 用洗洁精清洗有油污的碗筷 | 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
D | 铁锅清洗后擦干放置 | 减缓铁缓慢氧化而锈蚀 |
A.A
B.B
C.C
D.D
wsx@dyw.com
2018-06-20
初中化学 |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