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溶液浓度大小比较,
[答案]
(1)丙;
(2)33.3%;
(3)乙>甲>丙;
(4)B。
[解析]
解:(1)由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丙。
(2)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在t3℃时,甲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4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
(3)由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将t3℃时甲、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乙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由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乙>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3℃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丙的溶解度增大,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在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4)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如图2,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故选B。
故答案为:(1)丙;
(2)33.3%;
(3)乙>甲>丙;
(4)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溶液浓度大小比较,",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