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降低温度
A.氖气和氦气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结构
B.钙原子和钙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稀硫酸与硫酸钠都可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它们的溶液中均含有硫酸根离子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B.水银温度计用来测体温,因为随着温度升高汞分子间隙变大
C.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食盐水、蔗糖水、酒精溶液都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B.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
B |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D | 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汞柱上升 |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
A.A
B.B
C.C
D.D
A.对比步骤①和②的现象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B.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C.待装置冷却到初始温度,打开K2,量筒内有40mL水流入集气瓶
D.以上实验可得,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可燃物才会燃烧
A.Fe(NO3)2
C.Cu(NO3)2
B.AgNO3
D.Fe(NO3)2、Cu(NO3)2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B.水银温度计用来测体温,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变化发生改变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食盐水、蔗糖水、酒精溶液都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A.配制75%的酒精溶液时,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在家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一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
C.用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处理后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D.H2O2溶液可用于消毒,H2O不能消毒—H2O2和H2O分子构成不同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D.1L沙子与1L黄豆混合后体积小于2L--分子之间有间隔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A.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H+
B.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发生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改变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fzm@dyw.com
2025-03-07
初中化学 |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