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选项 | 实验内容 | 相关描述 |
A | 统计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 调查对象为人群,发病率=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
B |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
C | 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 调查对象为农田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该营养级同化总能量和上一营养级同化总能量的比值 |
D |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
A.A
B.B
C.C
D.D
A.A装置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等习性进行采集
B.B装置在研究中通常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土壤小动物
C.该研究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采集的小动物物种数目统计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A.调查种群密度都需要直接观察或者捕捉生物
B.调查作物植株上跳蝻的密度须用标记重捕法
C.重捕前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D.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常采用样方法
A.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物的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A.用样方法调查时,调查地块呈长条形,应选择等距取样法
B.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样方的大小要合适
C.标记重捕法常用来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D.若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则调查种群密度时可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A.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减弱该牧草的竞争力
B.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
C.适度的放养间隔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
D.禁止放牧必然会增加草地的物种多样性
A.对于趋暗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来估算种群密度
B.可以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照片或者视频调查种群数量
C.分析动物粪便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调查种群数量
D.利用动物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开展野外种群数量的监测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要保证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生活
C.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D.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蚜虫种群密度
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采用抽样检测法
B.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生态位仅指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
D.在坡地上同时种植草本和灌木能提高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动物种类及数量 | ||
蚂蚁 | 蚯蚓 | 蜈蚣 | ||
溪边土壤 | 上午10点 | 很少 | 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点 | 少 | 多 | 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点 | 非常多 | 较少 | 较少 |
晚上10点 | 较多 | 少 | 很少 |
A.表1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该实验只探究了土壤水分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
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D.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B.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可用来调查该林场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C.该技术可通过调查大熊猫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D.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出生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
A.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老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幼年个体数较少
B.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D.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dygzswyn
2021-02-20
高中生物 | 高二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