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基因型 | XBXB | XBXb | XbXb | XBY | XbY |
比例(%) | 42.32 | 7.36 | 0.32 | 46 | 4 |
A.92%、8%
C.6%、8%
B.78%、92%
D.8%、92%
基因型 | 引入初期 | 引入后五年 | 引入后十年 |
AA | 50% | 64% | 81% |
aa | 50% | 16% | 1% |
A.在环境作用下,a基因会定向突变为A基因
B.引入后五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74%
C.该现象说明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十五年后,该种群中的a基因会彻底消失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C.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B.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A.55%和45%
C.45%和55%
B.27.5%和22.5%
D.22.5%和27.5%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A.资料1中的选择属于分裂选择,资料2中的选择属于单向选择
B.据图分析,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生存
C.资料2中的无翅变异类型在正常情况下不利于昆虫的生存,说明变异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桦尺蛾种群中S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70%,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一年后S的基因频率约为23%
A.物种丰富度先下降后提高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A.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原材料
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
C.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
D.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
A.人工选择使得水稻耐盐碱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B.不同品种的水稻在进化过程中其基因库会出现差异
C.利用野生水稻培育海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野生水稻能适应海边盐碱地环境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A.该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存活能力很弱,可食程度很高
B.随着动物世代增多,该物种群基因库中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C.该动物种群密度最终趋于相对稳定是由于捕食关系而非种内竞争
D.生物群落的负反馈调节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型占全部基因型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dygzswyn
2023-07-25
高中生物 | 高一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