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实验中可用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酵母菌的呼吸强度
B.若装置一左移、装置二不移,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若装置一不移、装置二右移,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D.若装置一右移、装置二左移,则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2,4-D浓度(mol/L) | 清水 | 10-15 | 10-13 | 10-11 | 10-9 | 10-7 | 10-5 |
平均生根条数(根) | 2.0 | 3.8 | 9.4 | 20.3 | 9.1 | 1.3 | 0 |
A.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
B.实验过程中,每个富贵竹插条的叶片数、实验室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都属于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若采用浸泡法对富贵竹插条处理,要求溶液浓度较低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地方进行
D.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在10-13mol/L-10-11mol/L间缩小2,4-D浓度梯度做进一步实验
A.达尔文的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A.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为使棉花增产可切除②处的侧芽
B.若切除①处的顶芽,在切除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也能使棉花增产
C.若将图甲的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处表现为向地生长
D.若图甲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点,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D~E范围
A.盐胁迫下,20mg/L的IAA引发处理对须根的作用效果相对更显著
B.低浓度的IAA促进须根生长,高浓度的IAA抑制须根生长
C.对照1和对照2的幼苗须根生长不受IAA影响,但受环境影响
D.生长素在棉花幼苗根部运输时,会消耗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A.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浓度
D.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
A.达尔文的实验中胚芽鞘的生长速度属于因变量
B.拜尔实验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出现的实验结果完全不同
C.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温特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透过琼脂
A.用沾蘸法或浸泡法处理插条时都应处理基部
B.在没有生长素类似物作用时,微型月季插条也能生根
C.甲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A.抑制侧芽生长
C.促进侧芽生长
B.抑制向光性
D.抑制其开花结果
A.植物体内能合成与NAA功能类似的植物激素
B.利用沾蘸法处理插条时,所使用的NAA溶液浓度较大
C.正式实验前需要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D.预实验所使用的的NAA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
A.在实验之前为了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最好进行预实验
B.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生长调节剂乙抑制月季生根,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促进月季生根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及种类,因变量是月季生根数量
D.由图可知,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乙混合使用后对月季生根有抑制作用
A.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只能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促进顶芽生长
C.抑制向光性
B.抑制侧芽生长
D.破坏其顶端优势
A.由实验结果可知,促进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生长素浓度范围在0.1~10mg/L
B.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0.1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抑制生长
C.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mg/L还是10mg/L,可将待测样液适当稀释,重复上述实验
D.本实验中温度、处理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ygzswyn
2023-07-21
高中生物 | 高二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