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刚果红培养基可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B.图中菌落B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C.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
D.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多
A.根据图1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可得到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
B.为保证统计的菌落数目更加准确,同一稀释度下需要至少设置三个平板
C.培养基的配制需考虑微生物的适宜pH,应在灭菌后进行pH调整
D.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和计数
A.培养基表面均加入一层无菌的石蜡主要是为防止杂菌的污染
B.甲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则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C.过程②中用适宜浓度NaCl进行梯度稀释是为了保持细胞形态
D.图中降解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活性有关,菌落①降解能力最强
A.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生长过程中都需要氮源
B.可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区分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
C.将1mL菌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种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39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3.9×107个
D.处理该类有机厨余垃圾,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例肯定是1:1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成分 | (NH4)2SO4 | KH2PO4 | FeSO4 | CaCl2 | H2O |
含量/g | 0.4 | 4.0 | 0.5 | 0.5 | 100mL |
A.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B.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
C.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圆褐固氮菌
D.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
A.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其能合成脲酶
B.根据实验结果,该1g土壤样本中约有分解尿素的细菌5×107
C.利用上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尿素分解菌计数的结果较真实值低
D.该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筛选的菌种可用酚红指示剂来鉴定
A.将灭菌后的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初筛菌种
B.纯化菌种时,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得到单菌落
C.通过比较纯化得到的菌种的降解效率以获得降解能力强的菌株
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
A.餐余垃圾浸出液在接种前通常需要进行湿热灭菌处理
B.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餐余垃圾浸出液接种在X培养基上
C.图中X培养基以淀粉为唯一碳源,且应添加抗生素起选择作用
D.图中降解淀粉最高效的微生物是⑤,可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类型
A.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
B.测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量和测定土壤中其他细菌的数量可采用相同的稀释度
C.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直接完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计数和纯化鉴定
A.由单一个体繁殖获得的微生物群体所产生的代谢物为纯培养物
B.日常生活常用的煮沸消毒法可杀死微生物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C.培养基可用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
D.在倒平板操作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要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A.为提高菌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应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包含蔗糖在内的多种有机物作为碳源,并不断提高蔗糖的浓度
B.为统计培养液中H菌的数目,可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并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菌落计数
C.若菌株H具有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则发酵系统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D.若在适宜营养物浓度、温度和pH条件下发酵,菌株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且产生了少量的乙醇,则说明氧气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
dygzswyn
2024-07-06
高中生物 | 高二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