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04735. (2024•莲湖区•八下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个……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产生巨变,也使中国原有工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分布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说明“一五”计划实施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所示成就建成的时间。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和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到1956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创举,并简述这次改造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1978年,全国还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安徽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突破旧体制的限制,开始包干到组、包产到户。……农民的这一改革创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②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农民的这一改革创举”相关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7-22 难度:4
[考点]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
(1)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2)①实行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增强企业活力。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尤其是国防工业”“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内地稀少的现状”可以得出接受苏联援助,尤其是国防工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依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和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到1956年已经根本改变。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举是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依据材料三“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1978年。安徽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突破旧体制的限制、包产到户,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其惠及农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我对经济发展的认识是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实事求是。
故答案为:
1)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实行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增强企业活力。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实事求是。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27955. (2024•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某校八年级一班同学以“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立新国家】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探索新体制】
材料二: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德优题库?
图1 图2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图1中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与“一五”计划相比,图2时期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创立新模式】
材料三:
建国三十五年来发生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其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德优题库
图1 图2
(3)依据材料三图1,概括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图2所示变化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措施?
材料四: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创造“奇迹”积累的经验。
共享时间:2024-05-21 难度:5 相似度:1.67
87228. (2024•西咸新区•八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规定了要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摘编自赵凌云《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材料二:
德优题库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新厂牌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样一个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开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搭建了一个极为有利的社会制度平台,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摘编自李捷《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的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材料二图中天津盛锡福帽厂的改造方式。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4 相似度:1.5
30642. (2022•师大附中•八下期中) 新中国建成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促使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的?
材料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改变“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的措施。观察图一、图二,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结合材料三,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是如何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2021年,我国人均GDP连续三年超过1万美元。纵观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共享时间:2022-05-23 难度:4 相似度:1.5
32019. (2016•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下期中)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副对联,并回答下列问题: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五: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指什么?
(2)据对联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
(3)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促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4)对联四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五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外交成就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共享时间:2016-06-25 难度:5 相似度:1.18
30510. (2023•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表德优题库 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和创造性地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避免了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把重工业作为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农业和轻工业。1953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曾作了说明:“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并且指出,轻工业是保证人民需要的,而且,发展轻工业还便于积累资金;解决粮食问题,就必须发展农业。这种思路同苏联是有明显区别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五年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年建设”的实施给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
——王庭科《邓小平的独立自主思想述论》(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找到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指的是什么?并谈谈我国走这条道路的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当中获得什么样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5-15 难度:3 相似度:1.17
45153. (2024••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所示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图B所示事件开始于        年;国家对农业进行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40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7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2)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被推向全国”所反映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4-05-25 难度:3 相似度:1.17
21892. (2021•师大附中•五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分析B段民族工业呈现萎缩状态的原因。
材料二
德优题库
1953-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人教版《中国历史》
(2)根据图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近代民族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3-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所呈现特点的国际背景,并列举这一时期陕西省境内的交通建设成就。指出图四会议提出的重大经济建设理论。
(3)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
共享时间:2021-07-07 难度:4 相似度:1
40814. (2022•曲江一中•八下期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德优题库
【第二阶段:组织形式的变化】
材料二
德优题库
【第三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三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图三反映了农民加入了什么生产组织?图四反映了农民加入了什么生产组织?图三和图四反映了当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当时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4 相似度:1
21948. (2018•汇知中学•期中)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分别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的产值对比。
德优题库
(1)从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是什么?(至少写出两个)
(2)我国农业产值在这一时期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请列举两个我国这一时期取得的工业化成就。
(3)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工业大国,你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
共享时间:2018-06-20 难度:3 相似度:1
20497. (2021•师大附中•五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分析B段民族工业呈现萎缩状态的原因。
材料二
德优题库
1953-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人教版《中国历史》
(2)根据图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近代民族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3-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所呈现特点的国际背景,并列举这一时期陕西省境内的交通建设成就。指出图四会议提出的重大经济建设理论。
(3)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
共享时间:2021-06-30 难度:2 相似度:1
29541. (2021•航天中学•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摘自《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材料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摘自习近平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讲话(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分田到户是哪个省的农民率先进行的试验?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什么制度?对之后农业生产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1-02-24 难度:4 相似度:1
87227. (2024•西咸新区•八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       》(法律文件)成为材料一图A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法律依据,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        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图B中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4 相似度:1
87159. (2024•长安区•八下期中) 探究题: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中国共产党领导】
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建国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这次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如图)为国旗。
——央视新闻德优题库
(1)结合材料一,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在党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大超额完成,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人民日报》1959年4月(2)结合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建立这一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坚持共同富裕】
材料三:1949年之前的中国农村,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承受地主剥削。……当时一首民谣讲:“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坐监牢!”
——董志凯:《土地改革史话》材料四: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讲话德优题库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农业、工业上存在的问题。
【以人民为中心】
材料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社会上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雷锋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如图)……1963年3月,毛泽东提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
——摘录自教材德优题库
(4)结合材料五,分析“雷锋精神”的内涵。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特征?
共享时间:2024-05-26 难度:4 相似度:1
27954. (2024•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B阶段反映的农村变革是指什么?分析该变革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也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形式”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共享时间:2024-05-21 难度:4 相似度:1
32020. (2016•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下期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德优题库
(1)仔细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什么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了哪一举措实,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形式有什么变化?这种举措有什么重大意义?
(3)C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D阶段实行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共享时间:2016-06-25 难度:4 相似度:1

qj@dyw.com

2024-07-22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20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