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32小题共64分)
1.
(本题2分)
特定的历史阶段呈现特定的历史特征。下面最符合隋唐历史特征的说法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
B.中华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
C.中华民族大融合
|
D.中华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
2.
(本题2分)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下列有关隋朝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隋文帝建立隋朝,以洛阳为都城
B.隋朝短暂而繁荣,未能统一全国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西南开发
D.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速亡
3.
(本题2分)
下列措施反映了两位统治者都( )
唐太宗 |
唐玄宗 |
为了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记录其功过行能,以备赏罚。 |
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撤职45个不合格的,并曾贬斥了主持县令选任的两位重要官员。 |
A.重视整顿吏治
|
B.善于虚心纳谏
|
C.关注人才选拔
|
D.重视农业生产
|
4.
(本题2分)
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宋太祖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士人地位
5.
(本题2分)
民族融合是促进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以下史实直接促进民族融合的有( )
①西夏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并模仿汉字结构创立西夏文字
②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选拔更多人才
③契丹政权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减轻人民负担
④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市民文化生活也不断丰富
6.
(本题2分)
历史的图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如图图片能够反映出唐代前期盛唐气象的是( )
7.
(本题2分)
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筒车
B.开封、临安的造船业世界领先
C.城市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
D.河北定窑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8.
(本题2分)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9.
(本题2分)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它们反映的是宋元时期( )
A.繁华的都市生活
|
B.发达的中外交通
|
C.先进的科学技术
|
D.广泛的民族交融
|
10.
(本题2分)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这部史书记载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历史( )
?
11.
(本题2分)
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从材料中可知这本书最早成书于( )
12.
(本题2分)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13.
(本题2分)
他出身农家,给地主放牧牛羊,做过和尚,后来领导红巾军起义,推翻元朝,1368年在应天建立新政权,这里的“应天”就是( )
14.
(本题2分)
《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于重刑”。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
B.废丞相,设三司
|
C.设置三省六部制
|
D.创立殿试制度
|
15.
(本题2分)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以下四个关于科举制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隋文帝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B.唐朝唐太宗创立殿试,亲自来面试考生
C.宋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清朝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格式为八股文
16.
(本题2分)
明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种植
B.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D.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17.
(本题2分)
南宋“岳家军”与明朝“戚家军”,都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军队斗争都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C.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D.都在对外战争中击退外敌入侵
18.
(本题2分)
下列科技成就,是在明朝时取得的是( )
①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
②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③徐光启写成《农政全书》
④火药的发明
⑤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
(本题2分)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如图)蜿蜒6000余千米,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20.
(本题2分)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 )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②土地兼并严重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⑤李自成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1.
(本题2分)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歌谣描述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
B.赤壁之战
|
C.安史之乱
|
D.李自成起义
|
22.
(本题2分)
清宫戏在影视剧中的地位可谓长盛不衰,《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电视剧风靡一时。所以有人说:“我们要感谢清朝的建立者。”请问是谁建立了清朝( )
23.
(本题2分)
如表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B.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成就
24.
(本题2分)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A.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B.设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
C.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西北边疆地区
D.册封五世达赖,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5.
(本题2分)
如图是小明整理的《尼布楚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签订的( )
1689年,中俄两国通过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 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不包括库页岛的主权,两国商旅凡持护照者可过境进行贸易。条约的签订使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
?
26.
(本题2分)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
①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③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④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
(本题2分)
下表是1661-1766年耕地面积的数据统计。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顺治十八年(1661年) |
5493576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
6078430 |
雍正二年(1724年) |
6837914 |
乾隆三十一(1766年) |
7414495 |
A.筒车、曲辕犁的出现
B.占城稻的引进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D.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8.
(本题2分)
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的局部,该图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
A.商业市镇兴盛
|
B.边境贸易繁荣
|
C.城市中坊市分置
|
D.出现了农村集市?
|
29.
(本题2分)
清朝进士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诗句,雍正帝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将徐骏处死。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特务机构
|
B.允许言论自由
|
C.制造文字狱
|
D.实行八股取士
|
30.
(本题2分)
清朝康乾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乾隆时皇帝最宠信大臣和珅,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数额巨大,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度强化
B.清朝康乾盛世下危机初显现
C.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达
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31.
(本题2分)
清嘉庆皇帝把外国传来的钟表视为粪土,认为中国有自鸣鸟报时,根本用不着钟表;他称外国使节为“贡使”,称使节带来的礼物为“贡物”。可知此时中国统治者( )
A.盲目自大
B.不卑不亢
C.开放包容
D.虚心好学
32.
(本题2分)
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局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②宋代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领域
③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指南针的改进方法
⑤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