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
(本题2分)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B.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严复、魏源--新文化运动
2.
(本题2分)
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马关条约》签订后
|
C.《辛丑条约》签订后
|
D.《天津条约》签订后
|
3.
(本题2分)
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败论”,一种是“成功论”。持“失败论”观点学者的依据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有利于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
(本题2分)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
5.
(本题2分)
中共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制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主张国共两党进行合作
C.已经从幼年完全走向了成熟
D.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6.
(本题2分)
1927年3月底,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省区,有组织的农民达8多万人,形成了以广东、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高潮。这一高潮( )
A.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
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
C.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
D.反抗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
7.
(本题2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8.
(本题2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程,小华绘制了如图的年代尺,按时间顺序在“甲、乙”处依次填入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百团大战
B.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
C.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
D.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
9.
(本题2分)
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一举动被民主人士称为“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表明毛泽东参加此次谈判的目的是(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
B.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
C.结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
D.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
10.
(本题2分)
图片是一定历史时期的能影,通过对如图图片的识读,我们可以( )
A.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
B.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