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
(本题2分)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研究“北京人”的直接证据是( )
A.神话传说
B.化石遗迹
C.口述史料
D.史书记载
2.
(本题2分)
长江和黄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了华夏文明。距今约7000-6000年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定居下来并从事原始农耕生活的分别是( )
A.元谋人和山顶洞人
|
B.山顶洞人和河姆渡人
|
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
D.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
|
3.
(本题2分)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
(本题2分)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共存。如图所反映的传说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女娲造人
D.夸父追日
5.
(本题2分)
《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这反映的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灿烂的青铜文化出现在( )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6.
(本题2分)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商朝
B.②——东周
C.③——西周
D.④——夏朝
7.
(本题2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的标志是( )
A.打制石器的使用
|
B.磨制石器的使用
|
C.青铜器的使用
|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8.
(本题2分)
今天的四川有“天府之国”美称,是因为战国时期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综合水利工程。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人物是( )
9.
(本题2分)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10.
(本题2分)
(汉)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刑法太严酷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
D.农民起义
11.
(本题2分)
“项羽乌江而自刎,当时四塞绝芬芸。”迫使项羽自刎的主要人物是( )
12.
(本题2分)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3.
(本题2分)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的政治状况是( )
A.丞相权力空前膨胀
|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C.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
D.黄巾起义爆发
|
14.
(本题2分)
根据如表判断,“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汉文帝、汉景帝 |
光武帝 |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
A.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
B.提倡节俭,减轻刑罚
|
C.兴修水利,奖励耕织
|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15.
(本题2分)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其中“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16.
(本题2分)
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17.
(本题2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我国历史上最先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的医学家是( )
18.
(本题2分)
东汉班固认为,(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此处的“实录”指的是( )
A.《离骚》
B.《春秋》
C.《史记》
D.《水经注》
19.
(本题2分)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三国演义》描述的发生于东汉末年、三方角逐的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20.
(本题2分)
图示法能够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历史学习。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公元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21.
(本题2分)
中国人口迁移的规模受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发生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
B.东汉末年
|
C.西晋末年
|
D.三国时期
|
22.
(本题2分)
杜牧在其诗作《江南春》中感慨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下列对南朝时期的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23.
(本题2分)
从古至今,诸多诗人都曾留下赞颂江南美景的诗句,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好”的原因是(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
③社会相对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24.
(本题2分)
某校校园艺术节上,七年级(1)班合唱:“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据此,作为观众的你回想起的历史人物是( )
25.
(本题2分)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