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
(本题2分)
1838年,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一个折子中指出:“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里提到的对中国“为害甚巨”的是( )
A.外国纺织品
|
B.外国枪炮
|
C.资本主义制度
|
D.鸦片
|
2.
(本题2分)
法国文学家雨果写道:“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两个侵略者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美国。
3.
(本题2分)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
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
D.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
4.
(本题2分)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953年,太平天国起义定都( )
5.
(本题2分)
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
D.创办福州船政局
|
6.
(本题2分)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 )
7.
(本题2分)
黄海海战后,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下达这一命令的清军主帅是( )
8.
(本题2分)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9.
(本题2分)
下列对《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0.
(本题2分)
如图是列强侵华的历史见证,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列强侵华期间(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本题2分)
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通知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下列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的是( )
12.
(本题2分)
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自由”和“平等”
|
B.“自强”和“求富”
|
C.“民主”和“科学”
|
D.“改革”和“开放”
|
13.
(本题2分)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它的创办者是( )
14.
(本题2分)
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用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这个梦,他是( )
15.
(本题2分)
下列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其中属于教育方面变革的是( )
A.发展农工商业
|
B.开办新式学堂
|
C.训练新式陆海军
|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16.
(本题2分)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7.
(本题2分)
下列关于维新派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C.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
(本题2分)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成立的地点是( )
19.
(本题2分)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0.
(本题2分)
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1.
(本题2分)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华民国约法》
|
C.《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
D.《中华民国宪法》
|
22.
(本题2分)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B.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D.都是中国进行爱国救亡的运动
23.
(本题2分)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白话文小说的出现
|
B.“文学革命”的提倡
|
C.《新青年》的创办
|
D.《狂人日记》的出版
|
24.
(本题2分)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下列有关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表了《文学改良诌议》
B.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C.提倡文学改良的主张
D.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5.
(本题2分)
如图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 )
A.1900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