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
1.
(本题3分)
1840年-1842年发生的鸦片战争,英国却一直将这场战争称之为“通商战争”。英国人刻意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南京条约》中规定了五口通商
B.掩盖英国走私鸦片这种非法行为
C.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一直处于入超地位
D.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中英间贸易纠纷
2.
(本题3分)
黄爵滋在给朝廷奏折中写:“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实漏银于外夷也。”当时“银价递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
B.制钱发行量过大
|
C.清政府财政开支过大
|
D.鸦片走私泛滥
|
3.
(本题3分)
“绝望的旻宁(道光帝)被迫派使者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旻宁也就成为唯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读后回答3-5小题“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指(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4.
(本题3分)
“绝望的旻宁(道光帝)被迫派使者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旻宁也就成为唯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读后回答3-5小题“旻宁被迫”的根本原因应是( )
A.中国社会落后
|
B.中国军人贪生怕死
|
C.中国官员腐败无能
|
D.中国百姓桀骜不驯
|
5.
(本题3分)
“绝望的旻宁(道光帝)被迫派使者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旻宁也就成为唯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读后回答3-5小题从这段材料看,在中国这次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是( )
A.中国被动地卷入西方近代化过程
B.中国主动地迎接西方近代化挑战
C.由皇帝积极推动融入西方社会
D.通过和谈方式融入西方社会
6.
(本题3分)
曾国藩在1860年的一次日记中写到:“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皇帝的车)已出巡热河。(夷)氛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这段材料反映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 )
A.皇帝能御驾亲征,抵抗侵略
B.清朝官员持观望态度
C.皇帝没有担当,做了逃兵
D.英、法两国对中国表示同情
7.
(本题3分)
1858年,俄、美、英法等国通过《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英、法、美,又通过《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取得鸦片贸易合法化。从上述材料看,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进一步传播基督教文明
C.进一步推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
D.进一步结成侵略中国的军事联盟
8.
(本题3分)
读图,回答8-9小题。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错误一项是( )
A.金田村发动起义,攻占南京改称天京,作为国都
B.太平天国主要控制地区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C.经过北伐和西征,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D.湘军和淮军驻守在京师地区保护了清政府统治
9.
(本题3分)
读图,回答8-9小题。太平天国运动能在两三年时间(1851年-1853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原因是( )
①鸦片战争后,随剥削加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加深
②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激发广大贫苦农民革命激情
③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对反清力量有效组织和领导
④洪秀全能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
10.
(本题3分)
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陈先生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洋务运动( )
A.兴办了一批近代工矿企业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11.
(本题3分)
面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奕?指出:“自强必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李鸿章认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洋务派把这些观点概括为(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自强”“求富”
|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
D.“变法”“维新”
|
12.
(本题3分)
¨这场战争…曾经威震东亚的北洋海军覆没。大清王朝苦心经营的万里海防轰然洞开。将士遍洒汪洋血,浊浪滔天祭海殇(未成年即夭折)。读后回答12-13小题这场战争宣告了( )
A.清政府灭亡
|
B.洋务运动失败
|
C.鸦片战争失败
|
D.太平天国灭亡
|
13.
(本题3分)
¨这场战争…曾经威震东亚的北洋海军覆没。大清王朝苦心经营的万里海防轰然洞开。将士遍洒汪洋血,浊浪滔天祭海殇(未成年即夭折)。读后回答12-13小题“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
①改变了东亚地区近千年的政治格局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③引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④激发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决心
14.
(本题3分)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到:“同治初年(1861年),德国宰相俾斯麦对人说,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梁启超引用这个事例主要意图是( )
A.比较中日两国文化差异
B.论证中国实施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探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原因
D.批评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15.
(本题3分)
有资料记载:1898年“明定国是”诏书颁布后,山西省成立了政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资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厂、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这段材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化开端
B.取得巨大成效
C.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侵略
16.
(本题3分)
十九世纪末,义和团在其兴起过程中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对这一口号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灭洋”既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憎恨,又带有盲目排外意识
B.“扶清”既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国思想,又反映了他们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C.宣传了近代民主思想,促进了人民群众思想解放
D.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促进了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
17.
(本题3分)
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
(本题3分)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B.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C.使中国融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9.
(本题3分)
1915年,爆发了护国战争。从战争的名称看,维护的“国”是指( )
A.中华民国
B.大清帝国
C.北洋政府
D.太平天国
20.
(本题3分)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鸦片战争
②洋务运动
③签订《辛丑条约》
④中国同盟会成立
⑤中华民国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⑤④③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