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8小题共36分)
1.
(本题2分)
20世纪60年代,在陕西蓝田县城以东的公王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女性头骨化石,并且研究人员在公王岭含化石层里发现了几处灰烬和灰屑,散布范围均不大。这说明蓝田人( )
A.有爱美意识
|
B.掌握钻孔技术
|
C.学会使用火
|
D.使用磨制石器
|
2.
(本题2分)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原始农业出现
|
B.旧石器时代来临
|
C.工具制造发展
|
D.畜牧业取得发展
|
3.
(本题2分)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
|
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
4.
(本题2分)
下列内容属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的是( )
①制作陶器
②私有制
③阶级
④国家出现
5.
(本题2分)
《祭大禹》“黄河滚滚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湾;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这首诗歌颂了大禹的哪一功绩?( )
A.治理洪水
B.建立夏朝
C.讨伐纣王
D.大败蚩尤
6.
(本题2分)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承载着历史。“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7.
(本题2分)
如图为西周青铜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器内底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为我们还原了商朝灭亡的历史真相。下列战役与该事件有关的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8.
(本题2分)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9.
(本题2分)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如鲁都曲阜,秦都雍城其规模不小于周王都城洛阳,这体现了( )
A.王室衰微
B.政权林立
C.沉迷享乐
D.政治腐败
10.
(本题2分)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
B.创造众多文明成就
|
C.杂居相处交融而成
|
D.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
11.
(本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主张“仁”“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
12.
(本题2分)
《商君书?赏刑》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 )
A.废除井田制
B.尊王攘夷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13.
(本题2分)
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早涝保收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得益于( )
A.东都洛邑的营建
|
B.都江堰的修建
|
C.万里长城的修建
|
D.秦统一的完成
|
14.
(本题2分)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为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的是( )
①《诗经》
②《黄帝内经》
③《论语》
④“楚辞”
15.
(本题2分)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礼崩乐坏的表现
|
B.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
C.统一是大势所趋
|
D.秦朝防御体系较完备
|
16.
(本题2分)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如表中的关键词,请你为此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图片:秦始皇 地图:秦灭六国示意图 相关史事:嬴政重用人才 |
A.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B.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C.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7.
(本题2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图示意的是( )
A.统一度量衡制度
|
B.统一使用半两钱
|
C.统一文字为小篆
|
D.统一车轨的宽窄
|
18.
(本题2分)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遇雨误期
B.起义军攻破咸阳,秦朝灭亡
C.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