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发展国民经济。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强调高速发展的模式。1978年以来,中国开创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发展速度合理实在:开始了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基本处于优化状态。 ——摘编自狄小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 |
第一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第二件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第三件 |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第四件 |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
第五件 |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 第六件 |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第七件 |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第八件 |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第九件 |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 第十件 | 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 |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中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
歌曲名称 | 歌词节选 | 创作背景 |
《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 作者目睹了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1935年)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作者以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战斗事迹为原型、以其誓词和军歌为素材、以其体现的民族大义为精魂创作。 |
![]() |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出于对国内工业布局不平衡的担忧,中共中央在分析时局之后作出了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其调整改造一直到21世纪初才结束,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布局、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与城市化的影响》 |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中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
歌曲名称 | 歌词节选 | 创作背景 |
《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 作者目睹了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1935年)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作者以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战斗事迹为原型、以其誓词和军歌为素材、以其体现的民族大义为精魂创作。 |
![]() |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出于对国内工业布局不平衡的担忧,中共中央在分析时局之后作出了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其调整改造一直到21世纪初才结束,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布局、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与城市化的影响》 |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 |
图1 | 图2 |
建国三十五年来发生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其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 |
图1 | 图2 |
年份 项目 |
1952年 | 1957年 | 增幅(%) |
钢(万吨) | 135 | 535 | 296 |
煤炭(万吨) | 6600 | 13100 | 98 |
棉纺(亿米) | 38.3 | 50 | 32 |
![]() |
资本家敲锣打鼓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急迫心情大大超过决策者的预想。强大的宣传攻势对资本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阶级产生耻辱感和罪恶感,必欲去之而后快。……因此他们敲锣打鼓、争先恐后地要求公私合营,交出自己的企业,希望改变剥削者的身份而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摘编自陆和健《上海资本家的最后十年》 |
时间 | 1978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2017年 | 2020 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 678.7 | 18 872.9 | 100280.1 | 413 030.3 | 827 121.7 | 1015 986.0 |
dnp@dyw.com
2017-05-16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