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30414. (2023•师大附中•九下期中) 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师夷长技】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图A鸦片战争形势图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庾子西狩丛谈》
(1)图A事件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企业。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说明为何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制度探索】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2)材料二中“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道路?列举该探索在教育方面的主要举措。
【革命救国】
材料三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何突出贡献与“未竟之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 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特别是1915年帝制运动期间,当局大量查封反对派报刊。……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后,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办杂志宣传新思想。
——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的原因。其在这一时期创办杂志宣传的“新思想”主要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本次探究主题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5-20 难度:5
[考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文化运动,
[答案]
(1)变化:政治上,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上,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说明: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道路:改良维新。举措: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3)态度: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等。突出贡献: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未竟之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原因: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新思想:民主与科学。认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A鸦片战争后,政治上,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上,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技术,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因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戊戌变法探索救国之道,从此走上了改良维新的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的主要举措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3)根据材料三“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赞赏、支持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常人的政治态度总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结合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和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作答即可。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等。根据材料三“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等方面概括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未竟之功”根据材料三“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未竟之功”指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根据材料四“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特别是1915年帝制运动期间,当局大量查封反对派报刊。……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后,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的原因是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因此,新思想是民主和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不能改变腐朽的社会制度,不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政治上的软弱性妥协性,导致革命的不彻底,也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
故答案为:
1)变化:政治上,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上,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说明: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道路:改良维新。举措: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3)态度: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等。突出贡献: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未竟之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原因: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新思想:民主与科学。认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点评]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新文化运动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88646. (2018•长安区•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其中,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其所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专题教程》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三:正当侵略联军为攻占北京欢呼狂饮之时,对中国了解颇深的赫德却从这场战争的思考中敏锐地预感到历史将转向不利于帝国主义的方向。他在一篇为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咨询的文章中写道:“无论如何外国人决不能期望永远保持他们的治外法权地位以及中国被迫让与的那种通商条件。”“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
(1)依据材料一,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历史,说一说你对“海洋防卫”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在近代化道路上三个“时期”探索的主要史实。
(3)依据材料三,概括赫德在“反思中”获得的认识。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1840年-1919年中国这80年历史提炼出主线。(一条即可)
共享时间:2018-11-11 难度:5 相似度:1.75
32117. (2015•七十中•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共享时间:2015-11-23 难度:4 相似度:1.67
28894. (2023•爱知中学•八上期中) 一部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有头脑的中国人寻找中国出路的探索史,某班同学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一起来参与。
【探索的先驱】
材料一: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人物 主要贡献 人物 主要贡献
德优题库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德优题库 B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
德优题库 C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 德优题库 D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四位先驱对应事件的口号:
A.       B.       C.       D.       
【近代探索事件】
材料二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复兴之路》(2)请写出材料二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其中“自救之路”和“维新之路”,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不同。其中“共和之路”的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探索中的反思】
材料三:
德优题库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是文化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一说第三期为了学习西方文化他们高举的哪两面大旗?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归纳四次探索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共同作用。
共享时间:2023-11-28 难度:4 相似度:1.67
87001. (2024•西工大附中•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依据材料,李鸿章应对“中国欲自强”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该主张对应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代表人物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变法救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以上两种救国方案主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综合所学分析这两个历史事件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这场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包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这场运动给中国带来的进步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无数仁人志士的近代化探索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共享时间:2024-11-10 难度:4 相似度:1.67
31898. (2017•西电中学•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就职誓词材料四: 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1)材料一中李鸿章所说“事”指什么历史事件?李鸿章一派主张向西方学什么?
(2)材料二是光绪皇帝颁布的诏书,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康有为属于什么派别?
(3)材料三孙中山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领导了什么革命?这一革命在中国结束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材料四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位该运动的代表人物。
(5)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共享时间:2017-11-24 难度:4 相似度:1.67
31342. (2024•长安区一中•一模)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和复兴。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觉醒】
材料一:
德优题库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甲午大败”以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并写出该事件成为“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图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简述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民族团结】
材料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宣传研究(摘编)
类别 开始时间 载体 事例
理论宣传 1931年 报刊 《红色中华》《斗争》等
大众宣传 1933年 木刻版画 《义勇军》《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等
1935年 宣言书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8年 电影 《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等
1942年 秧歌剧 《军民大生产》等
教育宣传 1938年 冬学运动 冬季农闲时,将分散的农民召集起来开展统一的识字、读书、学习活动
抗战中,我国之所以能以空间换时间,同日本侵略者打持久战,是与民族地区成为我国抗战的战略纵深地带和可靠大后方有着密切联系的。浴血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朝鲜、蒙古等民族的忧秀儿女,驰骋在冀中平原的抗日铁军“回民支队”等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陈国裕、祁若雄《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
(2)根据材料二表格,概括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观念宣传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少数民族为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
【民族发展】
材料三:
德优题库
这7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90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21.5倍。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比1959年的35元增长了416倍……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使西藏“换了人间”。
——摘编自2023年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图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前提是什么?根据材料三中的文字,写出“使西藏‘换了人间’”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70年来“使西藏‘换了人间’”的原因。
【民族复兴】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启示。
——摘编自《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和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3-20 难度:4 相似度:1.67
108204. (2023•碑林区•八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②        戊戌变法和③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7岁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24岁时,到长沙时务学堂任中文总教习。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任《时务报》主笔时期、梁启超大力宣传了什么思想?同一时期在北方宣传这一思想最有影响的是什么报纸?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②材料三所反映的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这一运动所高举的哪两大口号?该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谈谈你对近代先进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2-07 难度:4 相似度:1.67
87334. (2023•蓝田县•八上期中)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器物之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危机情况下的一次自救运动。由于在内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指的是哪一运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
【制度探索】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指出维新运动期间北方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这些报纸和著作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思想革新】
材料三:一、新文化运动是继续五四运动传播新文化于全国国民的作用,其进行方向在唤醒国民,改良社会,发展个人,增进学术,使我国社会日益进化,共和国体日渐巩固;二、新文化运动要文化普及于大多数之国民,不以一阶级一团体为限。
——摘编自民国江苏教育会《解释新文化运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共享时间:2023-11-22 难度:3 相似度:1.5
86742. (2024•西光中学•八上期中) (1)填空:
1840年,①       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中国国门。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肆意掠夺。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②       国家。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一边顽强的抗争,一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③       的进程。④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材料二: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列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11-15 难度:3 相似度:1.5
30743. (2018•师大附中•八上期中) 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以“近代强国之梦”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型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1)依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并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特点。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请您对材料所述事件的评价。
(4)综合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共享时间:2018-11-13 难度:3 相似度:1.5
29108. (2023•爱知中学•八上一月)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南京条约》相关内容,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后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写给奕?和文祥的书信
图A
德优题库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朱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色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图B
(2)归纳图A人物的核心主张。为实现该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做了哪些具体事情?结合图B材料,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材料三:
德优题库 125年前,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       从容赴死,戊戌变法被扼杀了。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3)材料三中应填写的人物是谁?材料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场变法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共享时间:2023-10-25 难度:3 相似度:1.5
104131. (2021•周至县•八上一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表所示
德优题库 为了解决经费困难,为了发展煤炭、冶金、交通运输业以作为军事工业的依托,洋务派于是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着手经营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随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洋务派逐渐重视“商战”以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沿海地区许多买办巨商自开埠通商以来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为民用企业的兴办提供了资本条件。
——摘编自汪炜杰《对洋务民用企业的点滴思考》
材料二: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清政府事前没有料到的。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刺激了日本侵略扩张的野心,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觉醒,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来挽救民族危亡。
——摘编自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战争爆发120年后的反思与检讨》材料三: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9月4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到北京,维新派对他寄予厚望。……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梁启超逃到国外,谭嗣同拒绝逃亡,后与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一起被清政府杀害。这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失败了。
(1)以材料一中图片人物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1-10-27 难度:3 相似度:1.5
31755. (2018•西电附中•八上期中)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德优题库
A.②③④①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自强、求富--(        )--三民主义--(       
(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共享时间:2018-11-16 难度:5 相似度:1.47
88803. (2018•西电附中•八上期中)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德优题库
A.②③④①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自强、求富--(        )--三民主义--(       
(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共享时间:2018-11-25 难度:5 相似度:1.47
88762. (2018•莲湖区•八上期中) 近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德优题库
(1)近代中国在学习制度层面上包含哪两大历史事件?如图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使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场运动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3)这场革命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它是哪一组织的革命纲领?这场革命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4)材料四的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有哪些?
共享时间:2018-11-19 难度:5 相似度:1.47

gqo@dyw.com

2023-05-20

初中历史 | 九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96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