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29043. (2019•高新三中•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正走向没落,社会对教育的新需要,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一大批私学大师先后出现……鲁国的孔丘……广泛地吸收学生。私学的兴起门下人品混杂,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
德优题库
材料二:唐玄宗时,颁布《求儒学诏》,……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里有里学,乡有乡学,州府县有州府县学,中央有中央官学,还允许私人办学。另外在内教坊中设有音声博士,京城也设置了左右教坊,掌管俳优杂技、音乐舞蹈小画目。教育。在鸿胪寺中聘请儒士给外国使者讲授经文,向外传播中国文仪。
--林琳《国古代教育史》(1)材料一中“旧政治“指的是       ,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之所以出现“门下人品混杂”,是因为孔丘的在教育方面秉持       思想。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宋时教育发展的状况,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3)日前,陕西省发布公告,明确要求2020年全省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省教育改革的又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读你对当前我省教育改革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9-03-21 难度:4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老子和孔子,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正走向没落,社会对教育的新需要,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一大批私学大师先后出现……鲁国的孔丘……广泛地吸收学生。私学的兴起门下人品混杂,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旧政治“指的是奴隶制,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出现“门下人品混杂”,是因为孔丘的在教育方面秉持有教无类思想。
2)根据材料“唐玄宗时,颁布《求儒学诏》,……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里有里学,乡有乡学,州府县有州府县学,中央有中央官学,还允许私人办学。另外在内教坊中设有音声博士,京城也设置了左右教坊,掌管俳优杂技、音乐舞蹈小画目。教育。在鸿胪寺中聘请儒士给外国使者讲授经文,向外传播中国文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政府重视教育;教育设施完备;允许开办私学设有专科学校;教授外国人中国文化知识;影响:促进了唐代社会繁荣;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稳定;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读对当前我省教育改革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革新;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高度重视教育。
故答案为:
1)奴隶制;生产力发展;有教无类。
2)状况:政府重视教育;教育设施完备;允许开办私学设有专科学校;教授外国人中国文化知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唐代社会繁荣;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稳定;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革新;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高度重视教育。(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老子和孔子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30313. (2022•西安八十五中•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材料一所述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兴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十科举荐人才……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2)材料二所述的这种选官方式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选官制度有什么进步意义。
材针三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品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责观遣风”,郭泳若称赞地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作出的贡献。
材料四 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4)依据材料四,指出科举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共享时间:2023-06-13 难度:1 相似度:1.25
30826. (2015•七十中•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文教制度,它通过选士的途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了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材料二  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1)科举制度最早开始创立是在什么时候?并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和选官原则分别是什么?
(2)科举制度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并指出在唐朝时期,对完善科举制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位皇帝。
(3)结合“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请你说说如何评价科举制度?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怎样的借鉴作用。
(4)结合材料二说一说科举制什么被称为“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1 相似度:1.25
18542. (2018•陕西省•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做地方官府的卒史,取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逮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1)图A中孔子言论体现“     ”的学说,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教材中“     “。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     。图B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     ,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而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
②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共享时间:2018-07-06 难度:4 相似度:0.9
21926. (2017•爱知中学•期中)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他的充满辩证的思想和东方智慧,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他是       。他创立的学派是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中华史纲》
(2)材料二中的图一历史人物主要思想主张是        和       。他“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 此后出现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是指哪一历史局面?
(3)说出他的思想或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对你在生活中、学习指导意义较大的一点。
材料三  图二、图三
(4)图二中人物主张“兼爱”、“兼爱”。他是       学派代表;他的主张是针对当时       社会现象而提出。图三中人物是韩非子,他的主张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支持,结合所学,说明统治者支持的理由。
共享时间:2017-12-29 难度:3 相似度:0.75
28167. (2023•交大附中•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的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这种生产形式的出现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
德优题库?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图A 图B
?(2)写出材料二图A中秦统一后的钱币名称。图B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什么?
共享时间:2023-10-23 难度:2 相似度:0.75
22491. (2020•师大附中•七下一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某工程示意图。
(1)结合示意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并写出A、B、C所代表的地点。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2)材料二提及了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李白、杜甫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说明即可)
德优题库
共享时间:2020-05-15 难度:4 相似度:0.58
31870. (2017•西电中学•七上期中) 走进“百家争鸣”,参与大辩论。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有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我们应该支持,而反对侵略战争。”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D说:“你们说的都不时,治理国家要无为而治,如果要像陆上推船、水上驾车一样治理国家,那怎么行?”
请回答(1)听了以上这些人的观点,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并各举一位代表人物。
(2)以上这些学派,哪家思想对我国直至今日的影响最为深远?
(3)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4)你认为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思想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任选两项即可)
共享时间:2017-11-18 难度:3 相似度:0.58
31867. (2017•西电中学•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德优题库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3)如果秦国的一个百姓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请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回答即可)?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秦王是谁(答名字)?“扫六合”是什么意思?“扫六合”的影响是什么?
共享时间:2017-11-18 难度:4 相似度:0.58
31251. (2022•汇知中学•七下期末)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制度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选官制度】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科举制的报考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科举制确立的标志。
【地方行政】
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的主要职能。
【官制改革】
材料三:明初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摘编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一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目的及内容。
共享时间:2022-07-19 难度:3 相似度:0.58
40862.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上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工),女有归(婚配成家).--《礼记?大道之行也》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材料三: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材料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回答,报告当中的“教育公平”与孔子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哪一思想是一致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教育学生?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倡“依法治国”的是哪一个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谁?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3 相似度:0.58
40907.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上期末) 德优题库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如图所示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史记?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3 相似度:0.58
61076. (2014•师大附中•三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三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1)依据材料一,材料一中的“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朝代);科举制废除于       (年);从材料一看,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原因是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概括隋唐科举制的特点,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②依据材料三,说明其中反映了什么现象?简要分析“西国莫不慕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4-12 难度:3 相似度:0.58
30360. (2023•西安八十三中•七上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德优题库
(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        的新现象,这表明社会经济出现了显著发展的状况,并由此引发了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描述了        之间的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地处西部的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并最终完成了统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他们的思想理论成果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局面,并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材料二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共享时间:2024-02-22 难度:3 相似度:0.58
18720. (2018•永春三中•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原因,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情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著述中,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鲜明的反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府败落的描绘,称之为“末世”;而龚自珍在他的文章中则叫作“衰世”,他对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下出现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表示不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没过多久,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是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所处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并从政治制度层面概括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英国商品滞销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为解决此问题英国的对策。
共享时间:2018-07-09 难度:4 相似度:0.58
29484. (2020•高新三中•一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家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指出唐太宗是如何认识君主和百姓的关系的,分析唐太宗产生这样认识的原因,并概括唐太宗在统治期间是如何落实这样认识的?
(3)法家思想在秦朝成为治国思想,分析法家思想被统治者采纳的原因。结合以上问题,谈谈你对坚持文化自信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2-03-24 难度:3 相似度:0.58

lfe@dyw.com

2019-03-21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8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