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百家争鸣,老子和孔子,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历史开放性问题,
[答案]
(1)百家争鸣。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统地位。
(2)选做①,观点:重视吏治,认为官吏的公平正直是治国之要道。影响:这一思想被唐太宗接受,对贞观之治的吏治清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3)自身原因:自我调整,吸收其它学派优点,强调社会稳定和谐,强调个人修养与责任感;人才不断涌现,学术传承延续。社会原因: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政府提倡与鼓励;官学、私学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广大民众的追求与信奉。
[解析]
(1)孔子、孟子所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飞速发展,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思想文化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教材中唐太宗之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借喻统治者对百姓的依存关系。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2)我选做①,房玄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一位著名宰相。古人素有“房谋杜断”之称,房谋,是说房玄龄善于谋画、杜断,是说杜如晦决于判断。他们二人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助手。依据材料二“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得出,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官吏的公平正直是治国之要道。这一思想被唐太宗接受,唐太宗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付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惟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对贞观之治的吏治清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自身原因:自我调整,吸收其它学派优点,强调社会稳定和谐,强调个人修养与责任感;人才不断涌现,学术传承延续。社会原因: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政府提倡与鼓励;官学、私学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广大民众的追求与信奉。
[点评]
本题考查了"老子和孔子   百家争鸣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历史开放性问题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